屎壳郎

爬拉猴


爬拉猴

前段时间回了趟老家,临走之前,热情的二姐把买好的“爬拉猴”用矿泉水瓶子冰冻好,塞进了我的包里,回到合肥的第二天,它就成了餐桌上的一道菜,孩子们好奇,但不感兴趣,我和孩子爸倒是抢着吃光了。离开家乡的年份占据了人生的多半,在外飘荡的这些年,吃过北京的烤鸭、德州的扒鸡、天津的包子、江西的粉蒸肉、湖北的武昌鱼、广西的螺蛳粉,南南北北、东东西西,时至今日,依然对这个张牙舞爪的小东西充满了感情。私下以为,它才是人间最美的味。

大抵在皖北一带生活过的人,对这个小昆虫应该都是充满感情的,除了营养价值极高和极好吃,它是最能把我们带回老家的一道美食,也是最快能够开启童年记忆的一把钥匙。

90年代的皖北农村大家都一样的贫穷(在当时没见过富,整个村的人也都不觉得穷,现在想来,同期比较,老家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应是极其落后的),穷倒也没有穷到饿肚子的份上,但要想开荤,绝对是件奢侈的事,也只有在逢年过节,或者农忙的时候能吃上肉和鸡蛋,肉更多的是鸡架子和鸡皮,价格便宜,油水也足,摘把地里刚长成的四季青,放点粉条,土锅里烧几把柴火,炖着吃,再舍得花上个3元钱买几个烧饼,绝配了;又或者猪肉炖冬瓜,猪肉一定要肥一点,量不要大,也不舍得大,有点肉味就行,冬瓜多放,再贴上几个死面锅饼,从此人间再无美味,是人间真无美味了,还是我们觉得已经无美味了,无从考证了,而对吃的美好记忆的确只停留在童年,只停留在故乡,只停留在母亲和父亲的锅碗瓢勺里。

小时候去逮爬拉猴,基本上是冲着吃去的,多花点人力,第二天的饭桌上就有一道大荤,每年的六、七月份,但凡腿可以动的,村里男女老少都会去逮爬拉猴,像是晚上一项约定俗成的事业,哪个晚上不去逮了,心里都慌慌的,有种不务正业的错觉。年轻的小伙子会骑着自行车跑到黄河故道附近的果园里碰运气,运气好的话一个晚上抓几百只,拿到集市上去卖,一个季节下来,倒也收成不少;上了年纪的,还有年幼一点的,就在家附近的树林里、家门口的柴火垛上、自家果园里、菜地旁守株待猴了。傍晚,尤其是雨后的傍晚,来不及等太阳下山,小孩们就拎着瓶瓶罐罐和小铲子出发了,哪片地里盛产,哪棵树下会抓的更多,每个小孩都有自己得秘密属地,这个属地是不能和任何人分享的。

逮爬拉猴是个技术活,绝对要有眼力和腿力,什么时间点爬拉猴会出洞、会上树、喜欢在哪根树枝上停留、大概哪个时间段会逐渐的蝉蜕,这里面学问大着呢,我们以寻洞为例,洞口一定要薄和小,轻轻一碰,慢慢变大,这时候一抓一个准。晚上腿脚勤快点,备个好点的矿灯,各个地盘来来回回多跑几次,心中有个一定会逮到爬拉猴的执念,你将会是全村逮爬拉猴最牛逼的仔。

夏天农村的夜,从来不缺悉悉索索的声音和品类繁多的生物,这就注定了逮爬拉猴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艳遇的过程。比如,树上邂逅了个红色的小环蛇,这时候你不用惊慌,也不用打扰它,各行其是就行了;你若是遇到个刺猬,看得上的话,捎到家里养几天也是常有的事;遇到叫的欢的蛐蛐,抓的时候小心它的长腿,极容易受伤;蜗牛会在干树枝上排队,有时会有上百只,很是壮观,当时想过如果蜗牛能烤着吃会是怎样;各式各样的锹甲虫,看着面熟,好像白天在哪里见过,但又叫不出名字;还有蜻蜓,晚上抓蜻蜓特别容易,它就趴在那里一动不动,不过很多人容易把豆娘和蜻蜓混淆;小癞蛤蟆特别喜欢光,矿灯放在地上,不出3分钟,会有蛤蟆过来跳舞,这还不算结束,晚上回到家,清点战利品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怎么还抓了个屎壳郎......

夜再深一点,爬拉猴慢慢的要蜕变了,在地下蛰伏了多年,就为3个月的光明,很是悲壮。刚脱壳的禅,浑身纯净雪白透明,像个亭亭而立的仙子,有时特别不忍心下手。若是下了一夜的暴风雨,赶个早去地里,这样挺立、倒立或斜挂着的禅,果树上随处可见,不一会的功夫,一盘子份量就有了。

爬拉猴的吃法最经典的莫过于油炸了,油温掌控好,外焦里嫩,尤其是小知了猴和金蝉,不经常开荤的人,一口下去,能香到骨髓里。若觉得费油,炕着吃也可以,味道稍微逊点,但绝对省油。多年以后才知道有个调味品叫孜然,当年只油和盐,已是心满意足。

爬拉猴的皮也是很名贵的中药材,具有清热、明目、安神、镇静的作用,白天看桃子的时候,顺便寻点爬拉猴的皮拿去卖了,这是村里每个小孩可以赚钱的唯一方式,我们都乐此不疲,换的钱可以用来买冰棍、汽水、酸梅粉、瓜子、糖果等,当年的钱也真的顶用,1毛钱能买到一根不错的冰棍,2毛钱可以买一袋酸梅粉和一包瓜子,在桃园里,可以享受大半天,中午掏个洞,捡点干树枝,用火烤个桃片,或烧个花生,午饭的口粮也省了。

不知道是爬拉猴少了,还是逮爬拉猴的人太多了,爬拉猴是一年比一年难抓了,有的人干脆养殖起了爬拉猴,更年轻的一代逮爬拉猴,更多的是为“逮”,不为吃,少了最原始的驱动力,自然少了期待,也少了欢乐。物质丰富的童年不一定完全是好事,相对匮乏的童年不一定完全是坏事。

全国脱贫攻坚战胜利前夕,老家的孩子就不差肉吃了,老家的楼房也越来越高了,爬拉猴的价格,单个可以卖到1块多钱了,现在1块钱却很难买到一个烧饼了。从乡村扶贫到乡村振兴,老家也青春焕发起来,连老家的县城都特别有城市的意思了。

老家在不停的变化发展,变化发展的老家也渐行渐远了,身在老家,也感觉回不去了,回不去的又何止是老家。恍惚之间,又好像真的到了老家,浏亮清透的桃园、充满泥泞的小路、凝望猪吃草发呆的小孩、月光下此起彼伏的狗吠声......

炎热的中午,知了卖力的叫着,母亲站在大铁锅旁油炸爬拉猴,父亲坐在旁边包饺子,他说今天的饺子是猪肉白菜馅的。

END

图文:一个逮过爬拉猴的80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kelanga.com/mgly/831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