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晚七点,广东时代美术馆一楼人民公园内,将近一百位大小听众呈U型分三、四层环绕着场地中央,等待讲座开始。大型投影墙在U型的开口端,穿着一身牛仔长裤和外套的大洋老师如一位邻家姐姐般站在U型中间,既方便切换PPT,又可以随时与观众互动。
讲座伊始,大洋老师拿出了一份“趣味考考你”热场。扫了一眼,都和平常比较熟悉的生物有关,鳝鱼、海马、珊瑚、蜜蜂……真动起手来,直叹“书到用时方恨少”。大洋老师笑意盈盈地给大家一一讲解答案,小朋友们时而争先恐后地抢答,时而恍然大悟发出“哦”的一声,时而惊讶地叫起来“原来是这样!”。就这样,大洋老师不动声色地激起了大家的好奇心,将观众们带进生物的世界,气氛和火候把握得恰到好处。
世界上种类最多的动物是什么?是昆虫。在全球多万种动物里面,昆虫占到了半壁江山,有多万种呢!大洋老师三两下就用这个问题将大家从生物的大世界带到了昆虫的小世界,接着又请小朋友们每人说出一种自己知道的昆虫名称。螳螂、枯叶蝶、苍蝇、蚂蚁、屎壳郎、蜜蜂、独角仙、锹甲虫、蝉、瓢虫、蝈蝈……小听众们知道的可真不少。什么?还有答蜘蛛、蜈蚣、蜗牛、蝎子、鼻涕虫、蚂蝗的?哈哈,那你们可正好中了大洋老师的计,赶快来听听昆虫都有哪些特征吧!
听完大洋老师的讲解,大家恍然大悟,虽然被统称为“虫子”,但蜘蛛、蜈蚣、蜗牛这些根本不是昆虫,今后再不会弄错啦!
大洋老师的问题可真多,听仔细了:螳螂捕食的动作为什么这么快?试管里装满水,猜猜图中的哪只蝗虫会死?昆虫为什么会定期蜕皮?昆虫的口器分为哪几种?完全变态昆虫和不完全变态昆虫的区别是什么?……哎呀呀,小朋友们要听仔细呀,一个不小心,可就跟不上节奏啦。我们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他们在抢着答题,抢着分享经验,抢着记笔记,个个变成了速记高手,一边记一边激动地请大洋老师再把幻灯片回放一次。你们也太爱学习了!
关于昆虫的口器,大洋老师列举了刺吸式口器(如蚊子)、咀嚼式口器(如蚂蚁)、虹吸式口器(如蝴蝶)。“苍蝇的口器是怎样的呢?”大家纷纷想象起苍蝇进食的样子,咦~感觉怪怪的~看到大家的神情,大洋老师干脆为大家现场演示起苍蝇吃东西的样子。原来苍蝇吃东西前要将唇瓣展开,贴在食物上,还要吐出嗉囊液,将食物溶解再吸入。
“好恶心呀!”孩子们叫起来。连大洋老师都为自己的演示感到无奈呢!讲到完全变态昆虫和不完全变态昆虫,大家才明白不是每一种完全变态昆虫都会结茧成蛹,有的昆虫不结茧就直接化蛹了。
“飞蛾扑火”一词常被用来形容明知危险,还要不顾一切,自取灭亡。大洋老师告诉我们这是源于飞蛾的趋光性本能。在亿万年前,没有人造火光,飞蛾完全靠天然光源日光、月光或星光指引飞行。由于太阳、月亮、星星距离地球都很远,它们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照到地球上可以认为是平行直线。当飞蛾直线飞行时,它在任何位置的前进方向与光线的夹角都是一个固定值。可是,如果光源离得很近,比如火把或蜡烛,不能再将它们发出的光线看作平行光时,飞蛾按照固有的习惯飞行,飞出的路线就不是直线,而是一条不断折向灯光光源的等角螺线或称之为对数螺线(并非阿基米德螺线),不断接近光源,最终丧命于火,即飞蛾扑火。
昆虫知识如此丰富,大家的兴趣也越来越浓,怎样把兴趣变成更持久的学习呢?吕洋老师适时献上“观虫宝典”,告诉大家怎样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自然观察,比如户内的活动可以选择参观昆虫展。大洋老师竟然还在昆虫展上买了两条独角仙的幼虫在家中饲养和观察哟!
户外的活动可以选择野外观察。野外观察的装备有哪些?需要做的准备又有哪些呢?大家七嘴八舌,又一阵热闹。我自己没事时也会在草丛里和树上找虫子,可是难有发现。原来观察昆虫前要先了解昆虫的食性和习性,以及天气和节气等等。比如观察甲虫要在白天的树汁前和晚上的路灯下,观察蝴蝶要跟着节气追踪蜜源,认识食草。甲虫是菜鸟野外观虫的入门昆虫,它们绝大部分都是植食性,个头也比较大,容易观察。
说完昆虫,大洋老师请大家稍作休息。可孩子们一点也不累,休息时间也忙着记笔记,你们平时在学校上课也都这么认真吗?
大洋老师问大家,会飞的动物都有哪些?哇,答案可多了,会飞的昆虫、鸟、蝙蝠、飞鼠等等。大洋老再问“会飞的都是鸟,鸟都会飞”这句话是对是错呢?请举例说明。生物课上的逻辑思维题,太有意思啦。小朋友们纷纷列举反例:鸡和鸵鸟都是鸟,但不会飞;蝴蝶和蝙蝠会飞,但它们不是鸟。气氛越来越热烈,大洋老师巧妙过渡到鸟类知识,最大的鸟与最小的鸟以及鸟的分类。
说到蜂鸟,小朋友们马上兴奋起来。“我见过,我在广州见过!”有小朋友喊道。大洋老师笑着说,在中国乃至亚洲地区,我们都是没有机会在野外见到蜂鸟的,它们仅仅分布在美洲大陆。真正的蜂鸟只有3~5厘米身长,最轻的只有2克重。大家在广州经常见到的一种体型很小的鸟儿,身长大约是8~9厘米,名叫叉尾太阳鸟。
鸟类一般按照喙和足来分类。大洋老师把鸟儿不同的喙的分类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事物表示,既一目了然又印象深刻。
谈到鸟儿的足,大洋老师请大家用最自然的状态伸出手掌,观察手掌在自然伸出时是什么样子的。大家发现手掌在放松时,手指平伸,微微弯曲。大洋老师接着给大家看一副鸟儿站在树上的图片,鸟儿为了稳稳站住,它们必须时刻抓牢树枝,就连睡觉的时候也不例外。对它们来说,脚趾闭拢是轻松状态,张开脚趾反而需要用力,与人类恰好相反。原来是这样,亲爱的读者们,你们可有为鸟儿的脚趾感觉到累过?
接着大洋老师展示了鸟类根据足形的分类,有猛禽、攀禽、鸣禽、涉禽、游禽、走禽等。刚讲完,就有小朋友大声说“还有家禽!”大洋老师幽默地说:“对,还有家禽。”可是小朋友,家禽可是与野禽对应的哟!
谈到鸟儿,不能不提翅膀,人类就是根据鸟儿飞行的特点发明了飞机,那就让我们跟随大洋老师来了解鸟类飞行的特点吧!原来鸟儿飞行的秘密就藏在它们的体型、翅膀、骨骼、肌肉、呼吸、消化里面。提到鸟类的消化,想必每个人都有过亲身体会,树叶上、路面上、停在露天的汽车上,到处都有鸟粪的痕迹。大洋老师说,鸟儿们可不是故意要到处拉屎,它们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很短,这使得他们排便迅速,不会将粪便储存在身体内。这种特殊的生理构造既为鸟类飞行提供了充足的能量,又减轻了体重。原来如此,看来今后对小鸟们要更宽容一些啦!
既然大家对鸟儿的兴趣这么浓厚,那怎样去观鸟呢?大洋老师给大家推荐了广州观鸟的好地方,又教大家如何写观鸟日记。大洋老师的儿子海宝上一年级,瞧他的观鸟日记已经能写得像模像样啦。
鸟儿如此重要,给了我们这么多启发,人类却并没有好好爱护它们。大洋老师给大家讲述了“禾花雀:发生在当代的灭绝故事”。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它们从遮天蔽日落到极度濒危,这就是黄胸鹀,你或许从未听说过这种小鸟,但是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而这个名字时常出现在菜单之上,这就是——禾花雀。谈到这里,就不能不说到3年的SARS事件了,该事件的起源就与人类食用野生动物果子狸有关。
接着大洋老师给大家介绍了白云湖“水怪”始末。从白云湖里发现北美大型凶猛鱼类鳄雀鳝,到一年要花掉全国5个亿去清理的外来植物物种水葫芦(凤眼蓝),再到严重威胁本土龟生存的外来物种巴西龟,大洋老师和大家聊起了生态平衡与保护。大自然的万物有着自己的生长规律,物种的种类与数量均有相应的平衡。一旦被人为破坏,所造成的影响不可估量。
欢乐的时间总是短暂的,眼看着21点就要到了,大洋老师展示了落叶之美和叶脉书签的制作方法,本次讲座完满结束。孩子们兴致勃勃不肯离开,大洋老师不顾两个小时的辛苦,微笑着一一解答。意犹未尽的孩子们无不希望以后还能和大洋老师面对面。
读者反馈
特别鸣谢:广东时代美术馆Carol、东东及盼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kelanga.com/mgly/4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