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哪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楞严经之七处征心
面对才有答案。到这里为止,我们《楞严经》当中七处征心的部分已经讲完了,接下来我们用两节的内容来对七处征心做一个小结。我们这一节讲逃避是退路,面对才有答案。
整个七处征心是围绕着佛问阿难心在哪里这个问题展开的,而问题演进的方向却是以阿难逃跑的路线为演进方向。所以佛问阿难心在哪里?心在里面。佛说,心在里面不行。阿难说,不在里面就在外面呗。不在外面,在外面也不行。那就在中间、在明暗、在无执着、在开合等等。所有这些都不是阿难体验人生的结果,阿难所提供的答案不是自己常识的,就是自己逃避的。
这就像一个不愿意读书的孩子,老师在告诉他,在教他如何思考的时候,他总觉得自己会了,但实际上这个会他是自己骗自己的,他是在逃避。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因为我是一个心里非常没有力量的人,尤其是在自己青春期之前,因为从小生病,身体比较弱,我遇到问题以后总是选择逃避,所以我非常感恩佛菩萨,我觉得自己学佛之后有非常大的幸福感,就是因为自己找到了勇气,找到了动力,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这是我对佛教有一份特殊感情的地方。
而我们生活当中为何会选择逃避?逃避是因为我们心中没有力量,但是我们认为逃避了问题能够获得暂时的安宁,其实问题是一直在放大和演化当中,逃避问题只能使得问题越来越严重。
我们上一讲讲,很多人学佛,在佛教当中找到信仰,是为自己的人生找到一个逃避的理由,这就是那些人为什么学佛之后觉得自己生活越来越烦恼的原因。学佛到底好不好,有没有进步?其实就是你的生活当中问题越来越少还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多肯定是不对,越来越少肯定是对的,为什么?因为人生就是个馒头,你吃掉1个绝对不会多出1个,烦恼就是贪嗔痴,你化解一个肯定就少了一个。佛法里面也讲,断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肯定是少一个。这个跷跷板,这边低了那边就翘了,这边下来那边就上去了,总和是一样的。
逃避不但使问题在变多,而且有时候在指数级增长,增长到《地藏经》里面,就一句话。我那时候刚学佛,每每读到就觉得,真的说得是千真万确,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没有一点好的。这种人拉去枪毙回都不为过,他举止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这实际上就是逃避的结果。
面对就不是这样,面对自己的人生了以后,就是极乐世界的《弥陀经》,大家去念一念,七重欗楯、七重罗网,是诸众鸟,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这句话的意思是,你不管什么问题来,我都有办法,有佛法就有办法。
解脱的人生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不怕问题、不逃避,不解脱的人生不是问题总在那里改变不了,是业障之大,能障圣道,能深巨海。能障圣道,能深巨海,并不是解决不了,而是因为我们不愿意面对,你看这个差距得多大?同样的人生状态,我们面对了是极乐世界的状况,我们逃避了是地狱般的状况。你们想生活在地狱,还是想生活在极乐世界?那就拿出一点勇气来,关键就在勇气这个阀门。勇气来源于什么?来源于信念,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有信仰的原因。当你有了信仰之后,自然有勇气,或者说当你勇气退失的时候,你就要小心你的信念在退失。
阿难作为最经典这个角色担当,他是在选择逃避,一直在逃避,他的逃避的路线被佛陀穷追猛打。我们也要这样去问自己,我们心中住了一个阿难,住了一个佛,其实我们自己只是不想知道。没有人是傻子,我们知道自己在逃避,还是知道自己在面对,只不过是我们愿意选择哪种方式而已,因为逃避很简单,不要用力气,面对却要很大的勇气。
人生就是这样,你愿意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还是愿意享乐在前,吃苦在后?这是个朝三暮四的问题,你选择哪一样?有的人说,一样的,反正痛苦都是一样的,我就后面痛苦、前面享乐好了,但是你忘记了人性。人性是什么?人性虽然有吃苦愿意在后,享乐愿意在前的愿望,因为你不是想到了吃苦,你是想到了享乐。但是人无论如何是一个注重结果的动物,你在要死之前,躺在床上那一刻,如果你觉得这一辈子是值得的,你这一生就是圆满的。
我妈妈跟我奶奶她们俩吵了一辈子,她们的拉锯战就是为了我父亲到底应该属于谁而展开,反正他不属于我,我属于观战者。我奶奶以为好不容易养大的儿子就给你了?这儿子是我的。我爸爸小名叫宝儿,宝儿是我的,这有点像抖音上那个梗,宝要输的什么液?输的想你的液。我妈妈说,我嫁的老公,这个老公当然属于我的。两个人反正一辈子关系都不好。可到了晚年,奶奶生病的时候,我妈妈还是照顾她,这点农村里的这种传统的东西还是非常好的。我奶奶在临走之前说了一句话,她说,没想到我能娶到你这么样一个好媳妇。她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妈妈眼泪哗哗就下来了,积攒在内心当中那么多年的不理解、那么多年的怨恨一下就没有了。
有时候妈妈跟我聊天的时候,她还说,你奶奶走的时候说我是个好媳妇。这是什么?这是结果,是我奶奶心结打开了。我妈妈也通过这件事情,奶奶走的时候把这个事情给了了,了了这件事情以后她也没有怨恨。
每年现在我妈妈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我们家走掉的我太爷爷、太奶奶、我爷爷奶奶,包括我父亲,他们每年的生日、忌日,她都在家里要作香。为什么叫她在这里,她待两天就要回去?因为作香的时间到了。我说,你在庙里供,我们和尚不是更专业吗?她说不行不行,家里太远,他们来这里不认识。
这段讲的是,如果我们心中的结打开了以后,他的问题一下子会反转。我们要去尝试一下情结反转的人生,一旦你面对了,一旦你内心释怀了以后,选择谅解而不选择仇恨的时候,你的人生是不一样的。
人生的风景不是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而是我们选择了看到什么样子,它就是什么样子,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信心跟迷茫,或者说面对跟逃避,你看到的人生风景是不一样的,完全不一样,这是我们的选择。我们学佛这么多年,为了什么?我们为了就是看到不同风景的人生,看到不一样精彩的人生,而不是平淡无奇的人生,而不是那么多业障的人生。
阿难选择一直在逃避,佛陀一直穷追猛打,一个是猎物,一个是捕猎的,猎物在逃,捕猎的在追。这不是阿难,这不是佛,这是我们两个人我们一个人自己在跟自己较劲时候的状态,这是我们躲躲藏藏的人生,我们要把自己的内心暴晒在阳光之下,让自己看得清清白白、明明白白。
过去在佛陀那个年代,有一种法门叫羯磨,就是每个初一十五,大家坐下来说说自己的缺点,说说这个半个月之后、半个月以前、半个月之内自己做了哪些错误的事情,不要给自己逃避的理由。佛法里面一直有个叫忏悔即清净,当你把自己的缺点告诉别人的时候,你的心就清净了,因为你选择的是面对,而不是选择逃避。
在这一点上我特别有感慨,因为我是一个逃避性的性格,我的内心非常懦弱,学了佛以后有很大的转变,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大的自信的原因。原来我很自卑的,因为我一直逃避,心没有力量,这是第一个,这是理论上的。
实践上的,在南山讲寺一开始的几年,我非常的苦,非常之苦。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苦,我就像个消防队员一样,我害怕哪天庙里会出事,害怕我不是这里有是非就是那里有矛盾,不是工程上出了很大问题需要去处理,就是人事关系的死结我解不了。
我曾经就处于这种矛盾当中,无论是人事的还是工程上的,还是我自己内心当中,我总是处于一种非常痛苦的状态。我经常坐在电脑旁边想,我怎么这么苦,想着想着就要流眼泪,想着想着我就哭,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苦,真的很苦。后来福至心灵,我想明白了,因为我总是不在第一时间去面对问题,第一时间我总是选择逃避,后来问题变大了我才去面对,变大了的问题很难处理。所以每次遇到问题都很棘手,消耗了我很大的心力。
后来我就变成屎壳郎,再难我也推着它走,我不能被车拉着走,我不能走下坡路,我要爬,我要往上,那个屎壳郎推着那个屎球,再难我要推着它走,我不能被这个球带着走。我推着它走,选择第一时间去面对的时候,问题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所以这个两三年,在寺院的管理当中还是人事当中,关系就清晰了很多,因为我选择了面对。当你选择面对的时候,问题变得越来越少,当你选择逃避的时候,问题越来越多,你看,面对就是一个好法门。
那天客堂里有很多人,我在那里喝茶,问如愿师父:这个茶叶哪里来的?他说了一句:关你什么事?这什么意思?我一般不跟人计较的,那天下午我就把如愿喊到我房间来,我说:今天是怎么回事?他说:今天我心情不好。他不知道什么事情心情不好。我说:心情不好,你也不能找我撒气,对吧?这没大没小的不对吧?他说:确实是我不对。后来说了说,说开了,他确实是因为遇到另外一件什么事情心情不好。要换到往常,这件事情我就不会找他去聊天,我会转过来,变着法儿弄他一下,拿领导不当干部,我不弄死你,对吧?但是我选择面对,这件事情以后,我们的沟通反而更加加深了。
面对自己的问题,无论是心灵的,还是人事的,还是家庭的亲密关系的,面对永远比逃避好。逃避看上去是条路,实际上是条死路,是一条赴汤蹈火的路,而面对才是解脱的大道。好,这一讲讲到这里。
-(如愿法师)
①导航:「南山讲寺」绕城高速半山出口、秋石高架临平方向,过半山隧道第三个口子下(疏港大道)。
②乘车:杭州火车东站:乘坐路(火车东站东--新纺路公交站)——水洪庙下。步行米右手边安贤园进(门口有南山讲寺指路牌)。
运行时间:火车东站东早7:50—晚18:50
注:另有、、、、路可直达水洪庙站下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kelanga.com/mggs/9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