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
慈溪古窑浦
在那桃花·
盛开
的地方
阳春三月,
我们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找到的春天:
芃芃:我看到了柳树妈妈发芽了。
晨晨:公园的花儿也开了。
小鱼:我看到小草都长出来了。
张开:我看到了桃花都开了,粉嘟嘟的很好看。
老师
这会儿古窑浦的桃花开得可美啦!
古窑浦在哪儿?
孩子
桃花是长在树上吗?就在马路边,那边有很多很多的桃花。古窑浦我去过的呀,开车就到了。要乘飞机吗?不不不,开车就到了!古窑浦应该在很远的地方吧!
大家提议:
我们一起去古窑浦赏桃花吧!
乐乐
为什么这里的桃树都是矮矮的?都一样高呀?
因为古窑浦这里成了参观采摘园,为了美观,还为了你们采摘方便,我们特地修剪了桃枝。
农名伯伯
从找春天的话题中自然讲到了桃花,慈溪古窑浦桃园里成片成片的桃花是很少见到的,作为远近闻名的慈溪古窑浦桃乡,我想很有必要带着孩子们走进古窑浦十里桃林去好好欣赏一番,因此我们的班本主题活动就此开展:与“桃”的一场邂逅,走进古窑浦十里桃林。
桃花朵朵开
桃花有几个花瓣?
数一数
1
2
有的是五片、有的是六片,一起来了解一下桃花的构造。
我们的桃花作品
桃花瓣
CC:地上掉落了好多桃花瓣,我把它捡起来了,捡了很多很多。
老师问:掉下那么多桃花瓣好可惜,你们想想可以用来做什么?
倪濠:可以做美丽的发夹。
迎迎:桃花瓣可以当小蚂蚁的小床。
高兴:桃花瓣落在水里,就做了小鱼的桃花发夹。
小为:桃花瓣可以做毛毛虫的雨伞。
浠浠:桃花瓣捡起来可以泡茶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桃花茶
桃花可以泡茶喝,可以美容养颜哦,桃花居然是一味中药。
孩子们仔细观察桃花,通过提问、查资料、讨论知道桃花瓣一共有几瓣,用各种形式制作桃花,还了解到桃花是一味中药,让我和孩子们都觉得很诧异,一起品尝桃花茶后,孩子们对桃花更加喜爱了。
桃叶长满枝
为什么先开桃花再长桃叶呢?桃叶怎么还有股味道呢?
桃叶有什么作用?
我们的调查表
给我们的小桃树也长上桃叶吧!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一直以来,我们看到的桃树就是先开花后长叶的,也知道桃叶有股味道,但从来没有去寻找过答案,这次孩子们提出来了,他们的求知欲、探索欲如此强烈,跟爸爸妈妈们一起去寻找答案,也解开了我们成年人心中的疑惑。
桃花自有桃花泪
意外发现桃胶,这是什么?
为什么会长这个?
有点像胶水,
黏在我指甲上咯
用纸把它粘起来,彩纸很难粘,餐巾纸很容易粘起来。
我们的桃胶作品
桃胶的营养价值很高,可以美容养颜哦!
品尝桃胶
制作桃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孩子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他们发现了藏在桃树上的小不点,它们对此很感兴趣,一系列自发的探索、动手操作、品尝感受中,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对新事物的求知欲,感受到他们探索的满足感。
古窑浦桃子顶呱呱
到了6月中旬,桃子也快丰收啦!
咦,发现情况,谁偷吃了树上的桃子?
张开:应该是被小蚂蚁吃的。
阳阳:是被蜘蛛吃掉了。
丁丁:我觉得是被人偷咬了一口吧!
图图:夏天到了,应该是被蚊子吃了,或者是被来采摘的人吃了。
乐乐:或许是被蜗牛、长颈鹿、袋鼠、蚂蚁吃的。
高兴:我觉得是小鸟吃的。
小川:我觉得是小蚂蚁、屎壳郎吃的。
这个其实就是被鸟吃的,农民伯伯说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可以阻止小鸟不来偷吃桃子吗?
芃芃:用一个大大的网罩住桃树。
图图:就像造一个大棚一个。
小川:那就做一个稻草人来管着桃子。
罗邦:桃子边上装一个鱼钩,小鸟来吃的时候嘴巴就勾住了。
张开:把桃子都罩上绿色的袋子,这样小鸟就看不出哪个成熟了。
小鱼:拿一根绳子上面绑上一排鸟食,这样小鸟就来吃鸟食而不吃桃子了。
我们的桃子作品
动手洗洗桃子
为什么桃子上有那么多毛?
小鱼:桃子要保护自己,小鸟来吃的时候吃到好多毛,就不想吃了。
芃芃:上面的毛保护自己,还可以防晒、防雨。
罗邦:毛毛虫爬过来,怎么都吃不到皮,一直在毛上。
品尝古窑浦桃子
给哥哥姐姐、老师们也分享下古窑浦的桃子
古窑浦的桃子香又香,
古窑浦的桃子甜又甜,
快来快来吃桃子,
古窑浦的桃子顶呱呱。
输12
班本主题活动开始到这里,大约是4个月的时间,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越来越多,他们会突然间提出一些问题,还会主动想出办法解决,对古窑浦桃子有了很深的印象,他们十分乐意给我们的古窑浦水蜜桃做小小代言人。
与古窑浦桃林的约会未完待续........孩子们还有很多问题:桃核里面有什么?桃子除了生吃还可以做成什么?桃篮是桃核做成的吗.......
这次关于古窑浦桃子的班本主题活动,是在孩子感兴趣的基础上开展的。慈溪古窑浦的水蜜桃远近闻名,特别是春天的桃园更让人流连忘返,隆重的”桃花节”、“采摘节”更提高了知名度,孩子们作为慈溪的一员应该了解下我们家乡的特产、特色,也与我们幼儿园的“家+”课程紧密结合,围绕孩子们的兴趣与问题展开,反应了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老师之间、幼儿与家长之间真实的探索与学习过程。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kelanga.com/mggs/8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