屎壳郎

方言徐狗三的故事


白癜风治好了 http://pf.39.net/bdfyy/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蓝色字体思乡远梦,再点击   徐狗山,亦有传之名为徐苟三。徐狗三事迹故事,老沔阳人妇孺皆知,市井流传版本颇多。农耕时代,茶余饭后,夏夜纳凉,争说徐狗三,百谈不厌。

  这正是:开谈不议徐狗山,饱读诗书也枉然。

  狗山之为人,狡狯多智略好色,酷爱整蛊。其戏地主乡绅,则近阿凡提;其欺愚蒙瞽聋,则近阿Q;其调良家妇女,则纯乎地痞无赖也。

  论者曰:徐氏狗三,狗肉不能上正席者也!余则谓不然。民间文学,自有其存在及可研究之价值。狗三行迹确有不雅之处,亦现实之反映也。其个性,不亦为沔阳地方性、中华国民性之缩影乎?粤人贬称此类人为无厘头,而无厘头偏能走红影戏。港戏丑角周星驰便是佐证。以是观之,狗山即古之阿凡提,今之周星驰也。

  徐狗三,从起名的角度分析,本人认为叫徐狗三的可能性较大。其原因是我们沔阳一带,古时候生了儿子为了好养,就取名猫啊狗呀什么的,如果其在家中排行老三,那么徐狗三的名字就顺理成章了。

  徐狗三传说生活在元末明初年代,具体是何方人氏呢?一说是今湖北省仙桃市郑场一带的人氏,也有人说是长埫口一带的人;亦有说其出生在天门龙尾山,本应是一代军师,结果因为龙尾山的风水被破坏而未成正果......不过因为是传说,人们在传说时都会把徐狗三说成是自己家乡的人,于是徐狗三也就在沔阳一带没有了固定的祖籍,毛嘴人讲徐狗三的故事就说徐狗三是毛嘴人,沔城人讲徐狗三的故事就说徐狗三是沔城人,洪湖曹市人讲徐狗三的故事就说徐狗三是曹市人,天门人讲徐狗三的故事就说徐狗三是天门人......不过,徐狗三的祖籍怎么说也说不出老沔阳的范围。

  徐苟三的故事,通常以聪明机智、诙谐幽默、风趣滑稽见长。加上故事本身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的愿望,所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推崇和传颂。

  因此,徐狗三的故事在仙桃市以及周边县、市流传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是其他一般民间传说难以媲及的。据粗略统计,徐苟三的故事见诸于文字的和口头流传的大约有五、六百篇之多。现已入选仙桃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徐狗三的故事故事,大体分三大类:

  一、惩恶扬善。

  徐狗三以他超人的机智和诙谐幽默的言行,与那些为富不仁的财主和贪赃枉法的官吏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直到把他们斗服为止。

  二、打抱不平。

  不管是谁,特别是那些老实巴交的人,受了别人的欺凌和屈辱,徐苟三就挺身而出,打抱不平,定要讨回公道。

  三、救苦济贫。

  如果有谁因病无钱医治,或者生活无着,徐狗三就千方百计帮助这些人解决困难。

  总的来说,徐苟三的故事,大都是弘扬正气,勇斗邪恶的内容,成了人们理想和智慧的化身,所以一直在民间久传不衰。

  一、紫禁城派兵破龙胎

  明嘉靖年间,景陵城北门,住着一个姓倪的阴阳先生。这阴阳的专业乃是世袭相传,传到这一代阴阳先生手里,更是灵验万分。他自然而然地为自己选择了一块风水宝地,为后人建起了庭园。庭园白墙黑瓦,前庭浓荫蔽日,后园翠竹成林,甚是幽静。阴阳先生还把几代先人的祖坟迁到后园的竹林之中。

  一天,阴阳先生忽然觉得自己阴气太盛,阳气不足。屈指一算,知道自己不久将就要赴阴曹地府报到去了,于是连忙喊来妻子留下遗嘱:“我家院舍,乃风水宝地,虽人丁不旺,但后继有人。今天,为夫就要别你而去,虽无儿替我披麻戴孝,幸而你已身怀六甲,为夫死而无憾矣!不过,别人通常是十月怀胎,你却已怀孕一年有余。为夫夜观天象,此龙胎之兆也!望吾妻妥善保护好腹中的胎儿;待为夫谢世后,一定要将为夫葬在大门口。后园的青竹,也要强加看管,切不可妄动一草一根;我喂的黑狗,甚通人性,它自会代为夫保护你,无论它怎样行事,你千万不可将它驱逐。”说完咽气,一丝阴魂早往黄泉去了。

  姓倪的阴阳先生死后,其妻果然遵从丈夫的遗嘱,将男人的尸体埋在大门口,关上院门做起了当皇太后的美梦。

  这阴阳先生有一个妹妹远嫁在外,听说家兄已经作古,便风风火火地赶回娘家来奔丧。走进院门一看,只见新坟挡门,黄鸡跳窗,黑狗上屋,一征衰败景象。不觉悲从心发,怒从肝起,哭嚎道:“想不到我倪家几代人当阴阳先生,总是为别人择风选水,到头来自家却落得个断根绝苗,鸡飞狗上屋”……越哭越悲越怒,忍不住搬梯上房赶狗。无奈阴阳先生的妻子怀身大肚,怎么拉也拉不住姑子,只有眼睁睁地任其将黑狗赶下屋来。

  原来,黑狗上屋,乃是阴阳先生临死前作的法,他把黑狗祭在屋上,让其演化成一杂乌云,目的是为了遮住天子的紫气,避免朝廷发觉。

  谁知阴阳先生的妹妹肉眼凡胎,不解其意,硬将黑狗赶下屋。黑狗下屋后,在北京紫禁城的千里镜上,立即发现了一幅神奇的图像,只见江汉大地上的上空,龙凤呈祥,瑞气缭绕……嘉靖老帝见之惊诧,暗道:“这不是预示着江汉一带要出真龙天子吗?果真如此,我这个皇位就难以坐隐了。”但一细想:“承天府(即钟祥)乃吾发迹之地,潜龙之所,祥光瑞气,何足不奇!?”但认真一看,不对!兆气不在承天府,而在其左边的景陵城。景陵北有天门山,也是藏龙卧虎的福地,恐怕……皇帝越想越急,连忙请来太师,共讨对策。

  太师详察镜上的图像后,连忙下跪奏道:“启禀圣上,微臣近来风闻京都流传着一首童谣,看来与图像有关,不知该讲不该讲?”

  皇帝忙道:“爱卿请起,请详细奏来,朕恕你无罪就是。”太师道:“近日京都市井,广为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

  日头照京室,龙从墓中出;

  一人带一儿,万乘领万骑。

  联系此图处看来,这日头照在京室上,看是一个“景”字;龙从墓中出、“墓”者,“陵”也。这童谣的上两句旨在暗示真龙天子要从景陵出世。一人带一儿,是一个“倪”字。“万乘”即皇旁;“骑”为兵马,这两句隐示有一个姓倪的新皇帝将率领千军万马起事。此为微臣妄断,还请圣上明察。

  老皇帝闻奏,不觉咬牙切齿,怒发冲冠,慌忙选派五千精兵,良将十员,由太师亲自率领,带着阴阳八封,星夜兼程,火速赶往景陵,限期将新皇帝扼杀。

  可怜倪家祖坟被掘,几代阴阳先生的尸骨,顷刻暴露于后竹园。说来也真奇怪,到了掘门前阴阳先生的新坟时却怎么挖也挖不开。往往白日勉强挖出几杯黄土,到了今晚,坟墓又合得严严实实。眼看限期一天比一天逼近,太师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整天坐卧不安。为了弄个明白,老太师只得微服私访,深夜守在坟边想探个究竟。

  时近午夜,但听得阴风怒嚎,飞沙走石,不一会,白天被挖缺了一角的坟墓又被掩得严严实实。见此情景,太师吓得连大气也不敢出。正当老太师准备悄悄溜出这是非之地的时候,忽然听到一个阴森森的声音由远而近。

  千人挖,万鬼填,看你挖到何年?

  要龙死,要胎坏,除非黑狗四角埋!

  想坟开,钉子钉,叫他真龙出不成。

  听到此处,老太师不觉心花怒放,再也不顾危险,连滚带爬地跑回了住所。待到天一亮,太师即命兵士捉住了阴阳先生的黑狗,并将黑狗杀死垛为四块,分别埋在倪家大院的四周;又令人到铁匠铺里打了一百颗大海钉,沿着阴阳先生的坟墓每隔半尺远钉一颗下去。当铁钉钉到第一百颗时,只听得惊天动地的一声爆响,团团紫气立即冲天而起,顷刻弥漫了整个景陵城。不一会儿,声息全无,紫雾尽散,只见阴阳先生的坟顶和倪家后院的青竹全部炸开,每节竹杆只都有一个气死的竹马。

  这一天,不仅阴阳先生的妻子怀了快一年十个月的“天子”过早地流产了,整个景陵城连损一百零八胎。算命先生说:“这些都是天兵天将,下凡来辅佐新王的。”结果都因“真龙天子”流产而夭折了。只有景陵城西门外的徐马湾,有户徐姓人家的新媳妇在出事前三天生下了一个可爱的男孩。这男孩出生后,哇哇地哭了三天。原来,这孩子是从天上下凡来给新皇帝当军师的。出世后,他算到了时运不济,起事难成,改天换地的壮志将要化成泡影,所以,哇哇直哭,埋怨不该早投凡胎,不仅军师做不成,还要忍受煎熬,脱胎换骨变成黎民百姓。天子流产后,这孩子整整打了七七四十九天脾寒(疟疾)。打脾寒时,孩子冷得全身发抖,只得咬紧牙马骨。结果,孩子身上的其它地方都换得和凡人俗子的骨肉一个样子了,只有牙巴骨咬得太紧,没有换掉。孩子长大成后,不仅聪明过人,而且一张嘴巴特别能说会道,远近闻名。这孩子就是江汉平原妇孺皆知的徐狗三。

  二、小狗三巧施放鱼计

  西湾有个马财主,家有良田千亩,长工百名,每到大忙季节,农活一紧,还得花钱雇请外工。尽管老财主家财万贯,但他生性刻薄,心比狼狠。

  这年抢插早秧,财主家又雇请了几十名外工,这里头就有徐苟三的父亲们几弟兄。讲定工钱后,大伙起早贪黑,一个个累得精疲力竭,好不容易才将财主家几十亩早秧插完了。在结算工钱的时候,马财主鸡蛋里挑骨头,借口秧栽得不齐整,硬是扣掉了雇工们一半的工钱。

  这天放了晚学,徐苟三听叔叔们讲到这事,心里很气愤,他想,财主太黑良心了,非得想法儿惩治他。

  第二天,答苟三暗中约了几十几小朋友,带上捕鱼工具,在河里捉了不少活蹦乱跳的鱼,偷偷放进了财主家栽好的秧田里。

  “财主秧田里的鱼走俏了!”消息传开,一家伙涌来千人百众,都到财主的秧田里捉鱼。刹那间,财主的块块秧田都是人,栽好的秧被践踏得一团糊涂。

  听到消息,财主带着狗腿子赶来,哪里还有半个人影。这一下,财主气得两眼发直,差点丢了老命。为了赶季节,他只得重新花钱雇工插秧。真是:左算计,右算计,财主老爷抵不上徐苟三的“放鱼计”。

  三、张员外受骗摔新锅

  荷包湖的张财主买了一口新锅,骑着马正住回赶路,在湖边遇上了只有十四五岁的小苟三。他心里思谋着说:都说这小子有板眼,单看我来耍笑耍笑他。

  于是赶上去对苟三说:“苟三,人们都说你机灵,如果你能让我把自己新买的这口锅摔碎,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要是办不到,嘿嘿,你得当众人给老子磕一百个响头,说一声‘张老爷,徐苟三输啦’,我便饶你!”

  徐苟三看了他一眼,大口大气地说:“别说一口锅,就是让你郎把自己的脑袋扭掉都不难的!就是今天没功夫。”说完便继续走他的路。

  张财主拦住小苟三说:“你既然口出狂言,就得当场试验。”

  “你郎没有听见我说今天没有功夫吗?”徐苟三说完又走。

  “不行,你今天不能让我摔了锅,我就砸碎你的头!”

  “哎呀,这还不得了!”小苟三生气了吼道:“你不知道狗张湾的牌楼院起了火吗?把天都烧红了半边,烧塌了所有的房间,还说烧坏了一位千金呢!我得赶紧抢火去!”说完直往狗张湾跑。

  那狗张湾的牌楼正是张财主的家,那千金小姐正是他才三岁的女儿。听徐苟三一讲,他大吃一惊,手腕一松,“当啷!”一声锅掉在石头上碎了,立即跟在徐苟三后边往回赶:“等一等,你,你听谁说的。”

  小苟三回头一看张财主的那口新锅没有了,脸色变得更加惨白,心中暗喜,不慌不忙地问:“你买的那口新锅呢?”

  “锅,锅你的妈的鬼,我得赶回去救女儿!”

  徐苟三停下来拦住财主说:“你郎不是说让你摔碎了锅,要什么给什么吗?我不要别的,你就拿出一些存粮,分给穷人度灾荒吧!”

  张财主知道自己白白受了骗,窘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憋了半天才吐出几个字“好你个坏杂种!”怏怏走了。

  四、黄知县对联丢尽脸

  徐狗三家里很穷,十二岁那年被迫辍学去给周湾财主家放牛。

  一天,他从周湾回来,见路旁的水田边有许多青蛙,心想,两手空空的如何去见母亲?不如逮几只青蛙回去孝敬她老人家。于是他便到路边捉起青蛙来。

  忽然听得一阵喝叫,转眼过来一乘官轿,轿内坐的乃是知县黄老爷。这老爷到乡下去察访一桩公案,此刻正打道回府,不想大轿受阻,好不焦躁,提起大红袍下轿来。正要发作,定眼一看,原来是个半大孩子身穿绿袍在捉青蛙,觉得有趣,不由出联戏道:“井中青蛙井中栖,井中青蛙穿绿衣。”

  苟三抬头一看,看见走来的黄老爷身穿红袍,便顺口道:

  “锅里虾子锅里跳,锅里虾子着红袍。”

  黄老爷见这个孩子小小年纪,嘴巴却如此厉害,有意与他耍耍,于是又道:

  “绿头苍蝇,绿头绿发绿身干。”

  徐苟三望了那老爷一眼,见他酒气掀天,满脸赤红,又回道:

  “红脸金猴,红发红毛红屁股!”

  黄老爷听了勃然大怒,喝道:

  “无知小燕雀四处乱窜,岂知王法王规?”

  徐苟三也恼了,冷笑一声,立即答道:

  “阔嘴屎克郎漫天横飞,哪知味臭味香!”

  黄老爷听了更是气得满面发紫,浑身直颤,又指着苟三道:“残席桌前馋嘴小儿郎,盼的是珍肴到手一口两口三口……”

  徐苟三不慌不忙地对道:“罗汉堂内大肚泥菩萨,喜的是人间供奉百年千年万年!”

  黄老爷见与他对了半天歪联,还是难不倒他,好不气恼,见路旁有几串野花顺手掐了几朵,捏在手中恶狠狠地说:

  “路边新开花,先摘先开,先开先摘;”

  徐苟三毫不示弱,指着一旁的枯叶答道:

  “树下隔年叶,老叶(爷)当死,当死老叶(爷)!”

  黄老爷听了顿时气得口吐口沫,头脑发昏,双眼瞪直,半天说不出话来。一旁的师爷见势不妙,忙将黄老爷扶进轿中绕道而回。

  五、放牛伢妙计订合同

  伍阎王为人心狠手辣,设起法来榨长工的油;方园几十里的穷人,都不愿到他家里去做事。

  这一年,他家里的一个放牛伢,被他逼着做这做那,日夜不得休息,活活累死了。于是他又四处雇放牛伢,这天找到了徐苟三的头上。十三岁的徐苟三家里无爹娘,外头无田地,不帮人没饭吃。明知伍阎五家里是火坑,还是得硬着头皮往里头跳。

  徐苟三来了伍阎五家里,第一天要订合同。徐苟三说:“依我五条,这合同就订,少一条就不行。”伍阎五生怕他走了不好再找人,忙问他那五条。

  徐苟三说:“我不放黑牛。”伍阎五说:“好办,我家里的三条都是黄的。”徐苟三又说:“我在你家里干活不转圈圈。”伍阎王一听,心里想:这不是光做活不偷懒吗?连忙点头。徐苟三说:“菩萨娃娃我不抱。”伍阎王连忙点头说:“恭敬神明,好得很。”徐苟三又说:“打湿的木头我不挑”伍阎王说:“我家的木头都放在家里湿不了。”最后苟三又说:“今后要叫我活长久。”伍阎王一听完哈哈大笑起来说:“我家里就是要图个吉利,这个名字好。”说罢一条一条写进合同里。

  第二天天还没亮,伍阎王就在床上喊徐苟三去放牛。徐苟三抬起头往窑外看了一眼,又钻进被窝里去了。伍阎王一见徐苟三住的地方骂道:“小杂种,早起放牛是我家的规矩,还不赶快起来。”

  徐苟三眨了眨眼说:“我不是说不放黑牛的吗?”伍阎王说:“我家的牛都是黄的呀。”徐苟三指了指门外说:“门外黑咕隆咚的,黄牛的牵出去,不就变成了黑牛吗?”伍阎王一下答不上来,只好让他天亮了再去放牛。

  中午,苟三刚把放饱的牛牵回来,屁股还没有挨一板凳,伍阎王走了过来要他去磨坊推磨,把驴子换下来歇歇。徐苟三说:“合同里不是写着吗?在你家做活不转圈呀?”伍阎王又干瞪眼。到了晚上,徐苟三刚躺在床上,伍阎王的小老婆喊他抱孩子。徐苟三说合同上写了,菩萨、娃娃我不抱。伍阎王在一旁听了气得直吹胡子,知道上了徐苟三的当,于是对徐苟三说:“好啦,明天你放牛回来,别的事都不要你做,就早挑吃水晚挑粪吧。”徐苟三点了点头答应:“我挑,我挑,但要用竹篾给我编两只担桶。”

  伍阎王骂道:“小杂种尽嚼牙巴骨,蔑编的桶怎能挑水,家里不是有木桶吗。”

  徐苟三慢地说:“合同里不是有打湿的木头不挑这一条吗?”

  伍阎王知道占不到徐苟三的便宜了,只好忍下这口气,到年底把他辞退了再换别人。

  到了大年三十,伍阎王让帐房先生给徐苟三结了帐,赶他出去。徐苟三一看满天大雪,又无家可归,于是溜进厢房躺了起来。等伍阎王一家在堂屋里祭祖宗的时候,他也走了过去。伍阎王一见,心中老大不高兴,但又不是发脾气的时候,祭完祖宗后全家人入席,徐苟三一把拉住伍阎王:“东家,你不要活长久了?”伍阎王翻了他一眼,想说不要,大年三十太不吉利,徐苟三看他不回答,又大声说:“你郎明年要不要活长久?好歹说一句呀!”伍阎王一看不说不行了,于是忙说:“要活长久,要活长久。”

  徐苟三从怀里摸出那张合同递过去,伍阎王只好在上面又添了一年。

  六、张财主误喊“你来看”

  徐苟三有板眼是远近出了名的。有一次,他听了长工们的诉说,决心同他一起去狠狠地惩治一下心狠手辣的张财主,并如此这般作了计议。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百鸟啁啾、熏风阵阵、蜜蜂嗡嗡的好日子。张财主腆着肚子来到田地,只见长工三三两两躺在树下休息,不禁大怒:“你们真会享福,赶快给老子干活去!”继而看到树下有陈酒熟肉,立刻象狗见骨头一般,飞快地扑过去,先赶走长工,再撕开鸡腿啃了起来,一会儿酒干肉尽,张财主大醉,象死猪一样躺在树下。

  原来徐苟三早知道大树上有窝野蜂,故意设计在树下醉倒了张财主。此时野蜂被酒香吸引,飞下来在张财主脸上“采”起“蜜”来。张财主梦中惊起,恼怒地又拍又打。没想到野蜂更加愤怒。一窝蜂全部出动,只蜇得张财主杀猪般嚎叫,等到他脸上肿成了馒头一样,眼睛肿得成了烂桃子,东倒西歪地看不到路时,苟三才跑过去说:“老爷,我来救你。”张财主大喜,抓住苟三的手,边走边问:“你是谁家的孩子,我要好好谢谢你。”苟三说:“我是村头李大发的儿子,叫来看,前面是过河,你把裤子脱了给我拿着。”财主立即脱了裤子给苟三。

  苟三接过裤子就跑了。张财主无人引路不敢下河,急得团团转,大叫:“李(你)来看——李来看!”这时几个妇女正在锄草,听见叫声真的跑来一看,只见一个老头下身赤条条的叫“你来看”,便大骂:“不要脸的东西!老不死的流氓!”

  七、小机灵撒谎没功夫

  一天,徐苟三来到邻村,邻村人都想找徐苟三开开心,对他说:“苟三,听说你会撒谎,如果你撒个谎把我们哄信了,就算你赢了。”苟三回答说:“我今天很忙,没功夫撒谎。”邻村人明明见苟三到处闲逛,便问道:“你忙什么事呢?”苟三说:“今晚我们村要唱皮影戏,村保派我去买蜡烛。”说完便走了。

  晚饭后,邻村人络绎不绝地往苟三的村子去看皮影戏。天黑了,见仍没动静,邻村人火了,上门去责问徐苟三为何要哄骗他们。苟三说:“你们白天不是要我撒谎吗?”说得邻村人哭笑不得。

  八、乖外甥趣逗舅父母

  徐苟三少年时就死了父母,靠舅父舅母生活。长大后一天,他的舅父母见他生的眉清目秀,一表人材,又有点名气,想考考他的本领,就对他说:“你要能把我们先撩的哭起来,再撩的笑起来,才算真行!”徐苟三连连摇头说:“不行,不行,跟着舅爷舅妈嗑得行(开玩笑),那还了得!”他舅父说:“你有办法尽管使,我们不怪你哩。”

  这天天气炎热,苟三和舅父去打鱼,他们来到一处清澈的河边,苟三随即下河去游泳。舅父见他游的津津有味,也脱下衣服下水了。他的舅父正游的痛快时,苟三上了岸,乘舅父不注意,把舅父的鞋子拿了一只就往回走。走了一段就飞快地往家里跑,跑得汗流如雨,气喘嘘嘘。舅母惊奇地说:“怎么这个样子?”苟三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不,不好了!舅父淹死了,我只捞回一只鞋子!”我正准备回家搬块门板去救他郎。舅母一听,嚎啕大哭起来,往外就跑。苟三搬了一块大门,绕近道飞腿向河上跑去。到了河边,苟三气吼吼地喊:“舅爷,不好了!家里失了火,什么都烧光了,舅母也烧死了,我只抢了一块门板来!”舅父一听也大哭起来往回跑。半路上老俩口会了面,四目对射,都惊住了。过了一会,舅父镇定下来,问道:“你不是烧死了吗?”舅母也清醒了,问道:“你不是淹死了吗?”一踱穿,才知道上了苟三的当,不禁破涕为笑。

  这时苟三搬着门板来了,舅父母都埋怨他,把事情做得太过火了,苟三委屈地说:“是您郎们要我撩的,现在又都怪我了。”舅父母满意地笑着说:“这伢子是有些鬼板眼!

(含天门民间传说《徐苟三故事》感谢原作者)

皮影戏,仙桃名人《徐狗三》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亦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之一。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kelanga.com/mgzz/907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