屎壳郎

虫趣点滴这么美丽美味的金龟子,你


如果推举千古第一美女,我一定选庄姜。她是第一个在文学作品中被描绘赞扬的美人(《诗经·卫风·硕人》),什么“肤如凝脂”“蛾眉”“巧笑倩兮”,这些美妙的词汇都是因为她才能存在。

诗中有一句,是说她的脖子白白嫩嫩纤长可人——“领如蝤蛴。”(音酋齐)“蝤蛴”两个字都是虫字旁,大概也能猜到它是一种虫子了。这样一想,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我读书少,别欺负我不认字

“蝤蛴”究竟是什么呢?我国最早的辞典《尔雅》是这样介绍它的:

蟦,蛴螬。(在粪土中。)蝤蛴,蝎。(在木中。今虽通名为蝎,所在异。)

括号中是东晋学者郭璞的注释。也就是说,蛴螬(音齐曹)和蝤蛴是两种极其相似的生物,在晋代统称为“蝎”,而在郭璞看来,它们的区别在于生存环境的不同:蛴螬生活在“粪土”中,而蝤蛴生活在树木枝干中。不过这里有古今词义的差别,古人说的“粪土”不是你想的那样,只是泥土而已。

这几个字虽然生僻,但只是人家的“小名”(幼虫的名字),不认得也没关系;人家的“大名”(成虫的名字)可是响当当的人尽皆知,一个叫木头天牛(蝤蛴),一个叫马尾金龟子(蛴螬)。两者都属于昆虫纲鞘翅目(Coleoptera)多食亚目。鞘翅目即通称为甲虫的是也。

金龟科甲虫

古代动植物分类没有今天细致规范,同目同科不同种的生物往往用一个名字混着叫,同一个物种名字也各地各时代不同,五花八门。比如“鸿鹄”有时指大雁,有时指天鹅,而“蛴螬”有时也指天牛幼虫。宋代的邢昺更是在《尔雅注疏》说:“然则蟦蛴也、蛴螬也、蝤蛴也、蛣??(虫+屈)也、桑蠹也、蝎也,一虫而六名也。”意思是说蟦蛴、蛴螬、蝤蛴、蛣??(虫+屈)、桑蠹、蝎这六个名字,说的其实是同一种生物。哎呀呀,这么多生僻字,是欺负我读书少么……

可恨之虫必有可爱之处

作为金龟子幼虫的蛴螬,身体肥大,为白色或乳白色,常常弯着身子呈马蹄形。古人也叫它“土蚕”,即土壤中的蚕。不过蚕宝宝人见人爱,蛴螬宝宝就遭人厌弃了。金龟科的一些幼虫是腐食性的,这些对人类影响不大,然而有一些是植食性的,因此成了农业林业害虫,让农民伯伯深恶痛绝。

有研究汉语的学者认为:“蛴,犹齐、剂,切断,言此虫善切断植物根茎。”“螬,犹漕、槽、鏪,穿槽于物中。”解释了幼虫得名的原因。这样看来,“蛴螬”虽然白白嫩嫩,但名字却透着一股穿凿绝断的霸气。现在人们之所以把金龟子视为害虫,正是因为有些幼虫啮食植物的根和块茎等地下部分,而成虫祸害植物的叶、花、果实等地上部分。

“为恶一方”的金龟子

蛴螬虽然一度几乎与千古第一美人挂钩(最后是蝤蛴胜出,留下了“美名”),但它的外观实在不美观,又有“害虫”的骂名,不过人家也有对人类有益的一面,因为它可以是一味药材。

《本草经》中记载:“蛴螬……主治血痹。”所谓“血痹”,也就是血气闭阻不通。查询《全国中草药汇编》,可以看到蛴螬有“破瘀血,消肿止痛,明目”的功效。5—8月间,在土中捕捉朝鲜黑金龟子的幼虫,用沸水烫死,晒干,它就摇身一变成了药材。

据说东吴有个中书郎,名叫盛冲。盛冲的母亲王氏不知何故失明了。盛冲是个孝子,有事出门,特意嘱咐家中侍女,自己不在的时候,要好好侍奉母亲起居饮食。侍女给王氏弄了一盘“蒸肉”,王氏吃不出来是什么东西,但是觉得滋味很甘美。盛冲回家后,受母亲的嘱托,去询问侍女那种美味的肉究竟是什么。(难道王氏意犹未尽还想吃?)一问之下,才知道竟然是蛴螬。盛冲只当是自己出门在外,侍女虐待母亲,又气又伤心,抱着母亲大哭,而想不到的是,王氏的眼睛竟突然复明了。

这个故事出自东晋祖台之的《志怪》。虽然名为“志怪”,可它并非全然是猎奇。《本草纲目》也提到了这个故事,并且把它和蛴螬的药性参看,认为它“行血分,散结滞”,所以能治疗失明。用今天的话说,王氏失明,很可能是淤血压迫了视神经,而“主治血痹”的蛴螬可能恰好清理了淤血,于是王氏就复明了。

摇身百变,威风凛凛

金龟子是一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幼虫和成虫外观差异极大,看上去就像两个不同的物种。

金龟子的成虫身材继承了幼虫时期的特点,就是,呃,比较粗壮,一般是卵圆形或椭圆形,就像一只微型小龟。而“金”是由于它们的甲壳往往泛着漂亮的金属光泽。和鞘翅目其他的昆虫一样,它的前翅是坚硬的革质,静止时在后背中央闭合,在中间形成一条笔直的缝;后翅是膜质,折叠收拢在鞘翅下。

在全世界的三万多种金龟科昆虫中,有一些格外美丽(美味)。来欣赏(品尝)一下吧。

金色耀丽金龟(金龟科丽金龟亚科)

分布于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热带森林及咖啡种植园中。成虫取食植物叶片,幼虫取食朽木。由于颜色极为特殊,科学家们正致力于研究其外骨骼的光学特性。(闪瞎乃们的钛合金狗眼)

金绿长腿绿金龟(金龟科丽金龟亚科)

分布于哥伦比亚和秘鲁的热带森林中。当地人会利用它们的鞘翅和身体的其他部分做成首饰。(生当作虫杰,死亦身长存~)

擎天南洋犀金龟(金龟科犀金龟亚科)

分布于东南亚的热带森林。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最强壮的甲虫之一。雄虫最大可长达毫米。在实验条件下,它能举起重达自身体重倍的重物。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中称赞它们:“倘若我们把南洋犀金龟的雄虫放大到一匹马或者哪怕只是一条狗的大小,它都将是世界上最威风凛凛的动物之一。它寒甲对月,长刃刺天!”

细尤犀金龟(金龟科犀金龟亚科)

分布于泰国、缅甸和中国热带森林中。在泰国北部,人们饲养细尤犀金龟用以斗虫(这比斗蟋蟀威风多了)。它的幼虫和怀有后代的雌虫也是某些人的美食。

双叉犀金龟(金龟科犀金龟亚科)

分布于日本、中国、韩国和泰国。它是日本最大、也最知名的甲虫,长期以来被昆虫爱好者们饲养和培殖。很多商店和自动贩售机都会把它作为宠物出售。日本武士头盔也是以它为原型设计的。

日本武士头盔

白斑斯花金龟(金龟科花金龟亚科)

分布于非洲中部的森林和稀树草原中。它色彩诱人,是甲虫爱好者们的心头好。

帝大角花金龟(金龟科花金龟亚科)

分布于非洲热带森林中。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甲虫之一,有些能长到毫米长。它们的幼虫生活在朽木中,被中非的人们视为美味佳肴。

貌不惊人的大咖

金龟子家族中除了那些生长在热带地区的“衣着华丽”者,还有很多是貌不惊人的黑色甲虫,比如下面这位。

等等!这不是屎壳郎嘛!

呸呸呸,太粗俗了,人家大名叫“蜣螂”,而上面图片中的这只,是蜣螂中的贵族——圣蜣螂(圣甲虫)。圣蜣螂是以粪便为食没错啦,可是看看它为了获取食物所付出的努力,你会由衷地觉得劳动的它十分光辉荣耀。

兜帽是圣甲虫的挖掘和切削工具,头边缘宽大扁平,有六个排成半圆的角形锯齿,而耙子则是用来梳理和聚拢精美食物的,同时剔除、丢弃不能吃的植物纤维。……它用带锯齿的兜帽钻入土中进行挖掘,然后大致耙剔收拢一番。在需要推开障碍的时候,它便挥动双肘,左右开弓,清出一个半圆形的空地。

清理完场地,圣甲虫用前爪一抱一抱将兜帽耙过的粪便拢到腹部下的四只后爪之间。粪便……经四条弧形腿轻轻一压就变成了圆形。之后,初具雏形的粪团在四条腿中间摇晃,在腹部下转动,经过反复旋转,形状得到了完善。如果粪团表层的弹性差,就会一片片脱落;如果某处的纤维过多就无法切削,这就需要用前腿修整有缺陷的部位。

七八月到来后,田野里的生命活动经受不住高温的考验,都停止了,许多昆虫一动不动地待在地下,但是,这些开发、处理肮脏粪料的家伙们,却一直一刻不停地忙碌着。

——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

法布尔的细致观察和充满感情的描述,让人不禁对屎壳郎圣蜣螂也产生了好感呢。

圣蜣螂分布图

如上图所示,圣蜣螂的分布遍布地中海地区。在干旱草原、森林、荒漠的新鲜粪堆附近,都能找到它的身影。圣蜣螂把粪球当作食物和繁育后代的温床。它把粪球埋到土里,在其中产下一粒卵。幼虫以粪球为食,并在粪球内完成全部的发育过程。

如果说,在法布尔眼中,圣蜣螂还只是可爱的话,那么在古埃及,圣蜣螂可是被封了神的。

古埃及认为,太阳神早晨从东方升起时,就是以圣蜣螂的形象出现的,称为凯布利(Khepri)。凯布利要么被直接描绘成一只圣蜣螂,要么描绘成一个蜣螂头的人,也就是下面这位。因为埃及人认为,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行,是圣蜣螂提供了动力。因此,圣蜣螂与“循环”“重生”这些概念建立起了联系。古埃及墓穴中常常有刻着《亡灵书》的石板,上面同时也刻有圣蜣螂图案。墓穴中也常常出现圣蜣螂造型的石头、陶瓷等,以使死者的灵魂得到永生。

在日常生活中,埃及人会佩戴雕刻成圣蜣螂造型的石头作为护身符,或是将其作为印章的图案。法老们还常常把自己的名字和圣蜣螂的形象刻在一起。

带有圣蜣螂图案的图章戒指

这样看来,圣蜣螂还真是一种可爱的金龟子呢~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金龟子和甲虫,就去查阅北京大学出版社的《甲虫博物馆》吧~

注:本文中所有的单只甲虫图片及分布图均来自《甲虫博物馆》,其他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文献:

〔加〕帕特里斯·布沙尔,《甲虫博物馆》,北京大学出版社,年

〔法〕法布尔,《昆虫记》,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年

李海霞,《汉语动物命名研究》,巴蜀书社,年

《神农本草经》,人民卫生出版社,年

〔宋〕邢昺,《尔雅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年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中华书局,年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医古籍出版社,年

《全国中草药汇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年

NormanBancroftHunt,LivinginancientEgypt,ChelseaHouse,

本期编辑:麦祖齐

*******************************

想了解有关昆虫的一切?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kelanga.com/mgzz/468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