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教学的正常形态,线上课不得不临时担当主力军的角色。不管校内还是校外,都只能暂时将线上课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来弥补疫情带来的教学空缺。但很明显,上上下下都好像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从管理到技术到内容,一片混乱。管理和技术上的混乱,也许说是突发事件引发,可以理解。但内容上的混乱,是不可理喻的。这其实本不应该混乱。之所以出现混乱,是因为原本就是混乱的,不过原先分布在线下的各个细枝末节,又有各种鸡汤口号、广告策划等宣传形式的掩饰甚至蒙骗,没有直观呈现出来。现在通过线上直观呈现了,才知道原先的一地鸡毛。才知道,这一地鸡毛,原本已在大量线下课堂各自封闭起来荼毒生灵多年,却被“名师”、“优课”的“虎皮”缝制成高级、高档的貌相,误导家长和孩子陷入越来越焦虑、越来越偏离正轨、越来越产生依赖的圈套。这些圈套,有图名的,有谋利的,目的不同,本质一致,都是屎壳郎推粪球,面子光。但这比喻并不是很恰当,屎壳郎推粪不害人,鸡毛们设计的圈套是专门用来损人利己的。今天说的这位“格格老师”,就是其中一种。这是我听了一些全国著名的大型培训机构重磅推出的几堂免费网课后认识的。这并不是临时做直播的普通老师,而是为这些培训机构品质代言的品牌老师,基本上都是“名校毕业”、“多年教学经验”、“带出学霸无数”的“精英教师”;他们讲的课,也都是经过精致广告包装、代表机构顶级水平的“优质课”。但我用心听了他们的语文课,发现他们教的语文绝招,无一例外地竟然是“阅读格式化”、“作文格式化”,所以我称他们为“格格老师”。“格格老师”是一个什么圈套呢?这是一个完全把学生的主观分析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切碎了装进一个个小格子里的圈套。这是一个可怕的圈套,它彻底改变阅读与写作的本质,将原来流行的套路化与模式化进行了更为细致、更具欺骗性的改装。它将阅读与写作的每一个环节细致地做成了一个一个小格式,再用一个个阅读答题技术或写作技术的专业术语包装起来,建立出一个让人觉得“一学就会”的逻辑:你不需要分析能力、思辨能力、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只需要学会堆砌这一个一个的格式,你就能垒成个阅读与写作的大房子。更为可怕的是,“格格老师”们也是没有分析能力、思辨能力、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的,他们甚至根本不懂那些答题技术或写作技术专业术语的概念和内涵,完全就在机械地重复着那些术语来“走课”,——就是把一堂课按着备好的流程机械地走一遍,用丰富的形式、夸张的表现力和互动奖励的诱惑,掩盖了一堂课行尸走肉的本质。更更可怕的是,它让学习者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苦痛中:明明已经学会了格式,甚至强记下来了,但面对一篇陌生的文章进行阅读分析,依然一筹莫展,看来还需要继续学习“高级版”;明明已经学会了格式,但写出一篇作文来,自己都不知道在写什么,堆砌了貌似深刻的句子却没有深刻思想,堆砌了貌似情真意切的句子却没有真情实感,堆砌了貌似唯美浪漫的句子却没有审美逻辑,看来还需要学习“进阶版”。努力了而不能优秀,甚至越来越傻,这是一个怎样的悲剧?这让我想起那些让善良美丽的女子陷入人生暗夜的“杀猪盘”。“杀猪盘”是一个多么恶毒的名字,把龌龊骗术当做智商炫耀,来羞辱善良。这是人类之大恶。它对孩子的学习会形成怎样的伤害?我来根据某位“格格老师”的课做个比方:比如教如何写出一段“亮眼”的景物描写:乡村。第一步:找词能表现乡村特点的词:竹林、麻雀、炊烟、黄狗、牧童。(“格格老师”画外音:你别管你看到的乡村有没有,写作文嘛,只要是找典型,我说有就行了。)第二步:修饰词青翠的竹林、可爱的麻雀、袅袅的炊烟、酣睡的黄狗、横笛的牧童。(“格格老师”画外音:你问我为什么非选这些词来修饰?因为我后面的景物描写例子就是这样写的,换其他词我写不出来了。)第三步:来点高级的互动可爱的麻雀袅袅炊烟,青翠竹林,牧童的身后。(“格格老师”画外音:这叫意象关联,动静结合,是不是很高级啊,呵呵呵。)第四步:加入主角成文初冬,黄昏,我又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寒风森森,夕阳艳艳,酣睡的黄狗发出幸福的嘟囔,一只可爱的麻雀剪断袅袅炊烟,掠过青翠竹林,落在横笛晚归的牧童身后。一牛一鸟一牧童,在悠扬的笛声中宛如一副静止的水墨画,这就是让我三生三世念念不舍的故乡啊。(“格格老师”画外音:这是多么优美的描写,多么独特的用词,多么美好的意象,这样的句子真是太美了,老师忍不住要给你满分的。什么?你说这样写不合情理?情感虚假?生拼乱凑?不知所云?我看你不是来学习的,是来找茬的,滚!)是的,类似这样六亲不认的描写,无数次出现在一些培训机构展览出来的“优秀学生作文”中,好像很美,又好像别扭,不认真看,看不出来端倪,若细细看,才发现说的不是正常的人话,而是着魔了的胡话呀。着了“格式”的魔,失去了正常表达的思维,学习的过程中,作为人的最重要的情感、思辨,全被格式掉了。就像最近那些“仰望天空”、“‘感谢’你,冠状君”们,已经没有了正常思维,完全着魔了呀。这种学习对孩子的伤害,绝不仅仅是考试得分能力的下降,更是精神的撕裂。为什么很多大型培训机构都特别追捧套路化、模式化以及这种格式化?因为这种模型容易复制,适合营销推广,适合逐利的商业需求。但是,它违背学习规律,毁损学习能力,将学习推入越学越费劲、越学越迷茫、越学越焦虑的深坑,将学生当成一茬一茬“待割的韭菜”,却无视他们带着满身伤残进入平庸的人生。那些还在拼命撒钱宣传什么写作与阅读的套路、模式、格式,拼命把它们推向各种热门APP的土豪们,收收手吧,这不是教育,这也不是做生意,这是良知被狗吃了。随着线上课的井喷,这些铺天盖地的“格格老师”们将成为真正的网黑:因了互联网的巨大能量,将无数学子的语文学习带进无边的黑暗。呼吁在线的“格格老师”们,不要成为名利圈套的作俑者,静下心来学习一点真正的阅读与写作吧,“格式”不是阅读与写作的正道,从来不是,未来也不是,不要再深陷其中了。练字日课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kelanga.com/mgzz/12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