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屎壳郎 > 屎壳郎的生活环境 > 汕尾冷笑话合集第一期
当前位置: 屎壳郎 > 屎壳郎的生活环境 > 汕尾冷笑话合集第一期
笑话篇:
1.《果gao与果条》
2.《好笑》
好笑。不解释,汕尾人可以懂……
3.《毒》
A:“我想吃烧鸭啊。”
B:“不要吃烧鸭,烧鸭很达(毒)。”
A:“为什么呢?”
B:“你没学过英文吗?鸭子英文怎么说?”
A:“DUCK……”
4.《喉阔》
A:“你知道喉渴的时候,为什么要喝很多水吗?”
B:“因为喉阔了,进水快,肯定会喝很多水啦……”
5.《深汕特别合作区》
A:“你知道深汕特别合作区吗?”
B:“知道啊,深圳和汕尾合作建设的,怎么啦?”
A:“那你知道深圳和汕尾为什么要合作吗?”
B:“不知道……”
A:“因为汕尾是N,深圳是B,在一起就会变牛逼(NB)!”
B:“……”
6.《卖讲》
《卖讲》,是《果gao与果条》的续集,故事情节也是因为谐音引起的误会。
7.《大官》
在汕尾,有位干部劳碌多年不得晋升,他便去庙里向神明哭诉:“神啊!让我当上大官吧。”。神显灵了,说道:“我满足你的愿望”。后来,这位干部的儿子娶老婆了,于是他就当上了他儿媳妇的“大官”。于是他又来到庙里,哭得更伤心了:“神啊,我现在是当大官了,但这也太坑人了吧”。
8《伯娘》
A:“你知道我鼻塞的时候,最怕看到我哪位亲戚吗?”
B:“不知道哦。”
A:“是我伯父的老婆,我会因为叫不了她而得罪她。”
B:“明白了……”。
9.《蒲公英》
A:“为什么[蒲公英]都是公的,没有母的?”
B:“因为母的名字不符合精神文明建设要求,所以被和谐了。”
A:“……”
10.《酒鬼猪哥伯》
根据“五条人”的歌曲《酒鬼猪哥伯》,画了幅同名漫画,故事内容也是由于谐音造成误会而引起的笑话,画里的主角依然是这对冤家。如果你是五条人的粉丝,你还可以从画里面找到一些五条人歌曲里面的事物哦,哈。
11.《打埔仔》
我觉得叫人生“打埔仔”(男孩)是叫人生两个,因为“打埔”,英文是“double”,就是一双的意思。
12.《结痂》
有位讲普通话的朋友问我:“结痂,用你们汕尾话怎么说?”我想了想,说:“愿Pi”。那位朋友面有怒色:“你说什么屁!!”。我:“。。。。。。”
13.《暖》
A:“天冷的时候,是站着?还是坐着保暖一点?”
B:“是坐着暖一点。”
A:“为什么呢?”
B:“因为‘坐烧’!”
谜语篇:
1.《猜猜是谁扔筷子》
2.《男装内裤》
男装内裤——猜汕尾的一个地方名。
3.《看图猜游戏1》
下面的画猜一种“汕尾游戏(运动)”……
4.《看图猜蔬果1》
看图猜一种蔬果
5.《看图猜蔬果2》
由变成10,看图猜两种蔬菜……
6.《唐僧遇难》
“唐僧遇难”——猜一形容词。(两个字)
7.《十个脑袋的食物》
在汕尾,有一种食物长着十个脑袋。你吃过吗?你知道是什么食物吗?
8.《看图猜游戏2》
看图猜一种“汕尾游戏(运动)”……
9.《粘米与糯米》
汕尾冷谜语一则:粘米和糯米在同一个学校读书。放学的时候,粘米踩单车回家,用了一个小时;糯米坐公车回家,也是用了一个小时。请问,谁住得离学校比较近?
10.《酒楼凶案》
在汕尾某酒楼发生了一起案件,酒楼里的一位姓石的部长被杀,警方迅速锁定三名嫌疑人,1.牛鼓六(被人见到在案件发生前一天,与受害者发生过激烈的口角。);2.田七(与受害者有债务纠纷);3.翁九(受害者的接班人)。请问,谁是真正的凶手?
11.《看图猜四字成语1》
根据下图猜四字成语,其实也算不上成语,只是一些汕尾地区惯用的俗语,大家猜猜看,呵呵……
12.《动物园》
动物园里,什么动物最乖?
13.《汕尾冷笑话食谱1》
汕尾冷笑话食谱推荐:鸡蛋六只、糖两茶勺、加g面粉、5g发粉,再加上适量的水充分搅拌,直到粘稠成面团状,然后捏成圆圈,放到焗炉焗半个小时,出炉后就是香甜可口的一种食品——蛋圈。如果想口味再特别一点,把这种食物拿去发酵,过一段时间后,发霉长毛了,变成了什么?
14.《看图猜名人1》
看图猜一位名人。。。。。。
15.《猜形容词1》
第三中学的校花,猜一种状态的形容词。
答案:
1.答案已在图中
2.遮浪。不解释。
3.独鸡仔。一种单脚跳的抓人游戏。(因为独与毒同音,因此谜面设计为毒鸡仔)
4.番茄。(汕尾话“番茄”与“翻桥”同音)
5.(1)菠菜(飞零),因为零飞掉。
(2)茨菇(薯箍),意思是把圆箍薯掉。。。。
6.猴救。形容性格比较吝啬、计较。
7.十头糕。有的地方也读作“闸头糕”
8.七八动。以前汕尾小孩玩的一种追逐的抓人游戏。
9.糯米。因为“糯米近”(一种食物,其实就是糯米卷。)
10.翁九。“翁九”与“On狗”谐音,“石部长”简称“石部”。汕尾话有句俚语叫“On狗杀石部”。on狗,即“憨狗、傻狗”;杀,即“扑食”;石部,即“石头”。原意指傻狗看到有人扔石头就傻乎乎的冲上去扑食,比喻人在没看清真相或受到怂恿后就不经思考往前冲,结果一点好处都没捞到,傻乎乎地碰壁。
11.(1)AC瓦lua:形容人的坐相东歪西倒。
(2)方巴哩腮:形容人说话不清不楚,糊里糊涂。
(3)四散六桶:形容事物乱七八糟的样子。
(4)脚淡手酸:手麻脚酸,形容人很累很虚脱的状态。
以上是汕尾地区流传较广的一些常用四字俗语,我只能选择读音相同或相似的文字进行描述,做不到音义兼顾。)
12.狮子。因为“狮头乖”,汕尾人对一种海洋生物的叫法。
13.生毛蛋圈
14.Beckham。音译成国语“贝克汉姆”,粤语“碧咸”,汕尾话“逼蚶”(意为烤蚌)。。。。。。
15.三中花。形容人喝酒喝到醉醺醺的状态。
歌谣篇:
1.《盐枝纯》
盐枝纯这首民谣,汕尾人应该都会唱吧?重温一下。本图画的文字取材于汕尾民谣,由于汕尾各乡村地区差异,民谣的版本有所不同,经过向老一辈汕尾长者取经后,采用流传较为广泛的版本;本图画中部分图案参考民间剪纸、皮影素材。
2.《老猪肥与老矮排》
《老猪肥与老矮排》,在汕尾长大的孩子们,应该会记得画中的这三首歌,其实这算不上歌,也算不上民谣,只是一些押韵的、挖苦别人的话。像这类语句,在汕尾叫做“练嘴灾”,一般是小孩子才会念这些话,呵呵……
3.《琐碎的游戏术语》
在玩游戏之前,分组或者选人时,那些念念路路的话语……汕尾长大的人应该听过,不过有些话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呵呵……
4.《消失的歌谣》
有一首歌谣,我只依稀记得一些片段,是这样唱的:“草仔青青正出芽,帽仔青青是学生,我是学生真正好,唱条歌仔分大家,新歌仔,真好听!听起飞机郎勿惊,咩咩(快快)走入学堂内,勿哭勿嚷勿出声!”当年在汕尾很多小孩会唱,现在分析起来,可能是来源于抗战时期,日本人侵略汕尾的时候,老师为了教学生如何应对空袭,所以把一些注意事项编成歌谣,方便记住。有人记得么?
5.《炒米班》
爸爸妈妈去做工,弟弟妹妹洗铺班。洗好未?洗好咯。洗好爱食炒米班。
6.《勿冤家》
勿冤家,个人个豆渣;勿相拍,个人个阿伯。
习俗与回忆篇:
1.《猪头肥》
小时候听说过一种疾病叫“猪头肥”,其实就是“腮腺炎”。由于该病会导致脸颊肿胀,严重者会胖得像猪头,所以才叫这个名字。当时汕尾民间流传着一种治病的方法,就是用墨汁在病人的左右脸分别写上“猪”和“虎”,一段时间后,病就会不药而愈,意思是虎把猪给吃了,病就会好了。当时的小孩子脸上被画是很难受的,因为怕其他小朋友笑自己,一般就会躲在家里不愿意出来见人,不过当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取笑别人生猪头肥的人,自己也会因此而得这个病。这种通过画猪画虎治病的行为看起来很荒谬,但其中确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墨汁本身有解毒消肿的功效,当时这个土方法也治愈了很多人。现在这种有趣的治病方法一般不会有人采用了,它也渐渐地成为一则遥远的集体回忆。
2.《战虎》
“战虎”,多年前汕尾小孩子玩的一种游戏,简单地说,就是“斗蜘蛛”,把两只蜘蛛放在一起捉对厮杀,打败对手的一方就是赢家。这些用于战斗的蜘蛛是一种特别的蜘蛛,不是我们随处可见的普通蜘蛛,它们体型很小,不织网,但天生好斗,遇到同类就会打架。这类蜘蛛,汕尾人统称为“喇投虎”。“喇投”是汕尾人对一种树的本土叫法,这种树的学名称为“露兜树”,很矮小,叶子很多且带刺,叶子形状又长又尖。“虎”特指这种好斗的蜘蛛,由于它一般生活“喇投”上,所以土话就称其为“喇投虎”。关于“战虎”这种游戏是由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笔者已无从考究。但是在八、九十年代的汕尾,这种游戏很受小孩子欢迎。如今,这种游戏在汕尾几乎绝迹了。由于城市环境的变化,目前“喇投”已不常见,“喇投虎”的踪迹就更难寻觅了。以前的汕尾,小孩子们可以在公园、路边、屋后一些角落里轻易找到“喇投”,花点功夫就可以抓到“喇投虎”,这种抓喇投虎的行为,称为“拆虎”。当抓到“喇投虎”以后,首先会做个笼子把它养起来。笼子很容易做,摘一片“喇投”的叶子,去掉刺,剪掉根部,留取合适的长度,竖着折几下,里面留有足够的空间,戳点小孔作为通气孔,然后将最外层的叶子戳个洞,再把叶子的尖部插进洞里,这样整个笼子才会稳稳地不散开,这种装虎的笼子,汕尾土话称为“虎窦”(虎窝),也有人把“喇投虎”养在火柴盒里。“喇投虎”很好养,食量不大,隔一两天抓只苍蝇或蚊子喂它就可以了。虽然在八、九十年代的汕尾,要抓到“喇投虎”不算太费劲,但是要抓到战斗力强的虎并不简单,因为“喇投虎”还分很多种类。根据不同的外形特征及战斗力强弱区别,当年汕尾的小孩们给不同等级的“喇投虎”取了很多名字,但是大多数的名字,笔者已经不记得了,当时广为流传的至少有20多种名字,少量依然留在笔者记忆中的名字有:金丝竹、大肚雷、长脚蚊、青竹镖……记得小时候,一到放学时间,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一堆小孩子围在一起战虎,一般是一对一决斗,输的一方退下来后,马上有新的玩家顶上去,继续跟赢的一方决斗,被围在中间的两个小孩脸色紧张地看着自己的“喇投虎”与对手激战,周围看热闹的小孩子们会大声呐喊助威,气氛非常热烈。打斗的结果一般就是弱肉强食,打赢的那只虎会把对手吃掉。在这种战虎游戏最为流行之时,汕尾有很多小孩甚至做起买卖“喇投虎”的生意,外形越强悍、战斗力越强的虎,价格越高。一般从5分钱到1块钱不等。如果你养的“喇投虎”多次战胜对手,那你在战虎圈子里就会名声大噪,在其他小孩面前风光无限,而且还有人主动上门高价收购你的“喇投虎”,打赢的对手越多,就会卖得好价钱。
3.《红葫芦沙坝尾》
“红葫芦”、“沙坝尾”是汕尾市城区的两个老地名,据说当年“红葫芦”所在的地方是因为有个葫芦状的大红香炉而得名;而“沙坝尾”所在的位置当年是一片沙滩,汕尾人习惯称沙滩为沙坝。“红葫芦、沙坝尾”虽然是两个地方,但汕尾人一般习惯把这两个词连在一起用,作为比喻距离遥远的形容词。用法相当于“天涯海角”或“九霄云外”。例如“我想一脚把你踢到红葫芦、沙坝尾去。”意思就是:我想一脚把你踢得远远的。这对形容遥远的词,当年在汕尾流行了无数年月,可现在已很少人用,更少人知道它们的来历,其实它们还与“汕尾”这个名称的由来密切相关。据叶良方先生在《汕尾建港史略》中写道:“汕尾港的命名,则源于城内起至凤照街止的一条沙陇线(古海岸线),当地有‘红葫芦、沙坝尾’之谚语,即谓此沙陇线。汕尾老市区因地处沙陇线末端,故称线尾,谐音‘汕尾’”。个人觉得这个解释比“汕尾”是由“汕美”演变而来的说法更加合理。所以,当年的“红葫芦”位于今天的城内(古海岸线起端),当年的“沙坝尾”则位于今天的凤照街(古海岸线末端)。
4.《汕尾陀螺》
翻滚吧!汕尾陀螺!哈哈……,小时候吃完荔枝,就用荔枝核做成陀螺玩。还记得这个游戏吗?
5.《骗啊煞煞》
在汕尾长大的孩子们,小时候总会听到一些哄小孩的谎言。目的是要小孩不淘气,学会守规矩。我选择其中流传较广的几则语录,画成漫画《骗啊煞煞》。以此纪念那些被坑的日子,怀念已逝去的单纯。那时候的你们,看到这些谎言,是否都战战兢兢的不敢违抗呢?哈哈……
6.《猪哥精》
《猪哥精》:当年在汕尾流传较广的一则民间童话故事。说的是有一位阿婆,无意中得罪了猪哥精,猪哥精当天晚上准备要咬她,然而阿婆受到了人们的帮助,从而赶走了猪哥精的故事。由于年代久远,且版本多样,我经过了多次咨询及筛选,把故事的基本情节画了出来,以纪念这个即将被遗忘的童话。你们听过没?
7.《大奶婆》
多年前,在汕尾很多小学都流传着一个恐怖的传说:在很多小学的厕所里面有经常躲着一个叫“大奶婆”的怪物,她专门抓小孩,如果一个小孩子老是说假话,一个人上厕所时就会被抓,并且被“大奶婆”困在厕所里面喂奶,那时候很多小学生听到这个传说都信以为真,并且很害怕。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
8.《城内释义》
你们知道汕尾“城内”这个名字的由来吗?这涉及到汕尾的一段久远历史,因为城内这个地方以前有个“坎下城”。有请城内叔、城内妹亲自解释。
9.《乌目豆对白目豆》
“乌目豆”对“白目豆”:形容两个人或多个人呆在一起,无语地互看。气氛无聊、尴尬。
10.《风险过拍紫菜》
“风险过拍紫菜”:汕尾人常说的一句谚语,又称“浪险过拍紫菜”,形容一件事情比较危险,危机四伏。“拍紫菜”是指采摘紫菜,由于紫菜生长在波涛汹涌的海边岩石上,因此采摘紫菜是一件十分危险的工作。配个图(可以忽视……)
11.《柴梳》
一把梳子,无论其材质是木头的、塑料的、金属的、犀角的……汕尾人都通通叫把它叫做“柴梳”。你们是不是都这样叫?
12.《粤语对汕尾话的影响》
汕尾话是一门古老的语言,但是,对有些物品的叫法也会受到一些外来语言的影响,例如粤语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例如以下几个词语:
汕尾话“糯米近”=粤语“糯米卷”
汕尾话“来示”=粤语“利是”
汕尾话“通斗”=粤语“烫斗”
汕尾话“尿品”=粤语“尿片”
类似这些从粤语演变过来的叫法现在已成为汕尾人的通俗语言的一部分。
13.《除夕夜,七卡仓》
除夕夜,“七卡仓”(擦屁股)。是汕尾人过年的其中一项传统,每到除夕,长辈会准备干草团,趁小孩不注意时擦小孩的嘴巴,擦过以后,小孩子在新的一年说不吉利的话就当是放屁,不算数,这样可以保佑小孩子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地过。这个传统现在快消失了吧?你们还记得吗?
14.《神秘符号》
20世纪80至90年代的汕尾市城区,经常会在街头巷尾的墙上看到一个神秘的符号,其出现的频率极高。但又由于极其隐晦,堪比天地会接头暗号,这是一个未解之谜,不要问我这个符号是什么意思,因为我也不知道,知道的也不要跟我说……
15.《拉你等与拉你想》
以前,在汕尾有两样物品知名度很高,却没人见过。就是,小孩子看到大人要出门了,总会央求大人们回家的时候买东西给自己。这时候,很多大人都会爽快地说:“好啊,给你买个‘拉你等‘和‘拉你想’!”这两样东西你们当时幻想过是什么样物品吗?
16.《街头霸王的人物名称》
“街头霸王”,90年代初期的街机游戏。当年这款游戏在汕尾流行的时候,游戏中的人物也有了汕尾特色的名字,你们还记得吗?第一排:白魔、葫芦十八掌、虎狮、鸡头、拳王、忍者。第二排:红魔、鸡女、苏联伯、长脚长手、艾加独目三、红警察。
17.《童年幻灯机》
大概在八零年代末至九零初,去香港的人们,一度流行在香港购买这种幻灯机,然后作为礼物带回汕尾送人,当时汕尾有很多小孩子拥有过幻灯机。里面就是一颗灯炮,屏幕是放大镜,幻灯片插上去,背后的灯泡就亮,然后就可以透过放大镜看幻灯片,很简单。幻灯片内容一般是香港风光。
18.《鸡归》
在气球成为小孩子的玩具之前,汕尾的孩子们在玩一件跟气球很类似的物品,就是“鸡归”,以致在气球出现了一段时间之后,很多人还叫气球为“鸡归”,其实就是鸡的胃。
杂谈篇:
1.《霸气》
在汕尾话里面“北啊气”连读以后就是“霸气”。“霸气”就是会、懂的意思。“唔霸气”就是不会、不懂的意思。举例说明:1.“你做生做,我睇唔霸气。”意思是“你这样做,我看不懂。”;2.“放心,指项工作我做霸气。”意思是:“放心,这项工作我会做。”;所以无论做什么都要霸气啊!!
2.《青白》
一个动词,加上青、白两种颜色名词,会变成什么?不是浅青色的动词。而是使这个动词变得急促、突然。举例:青叫白叫、青拍白拍、青彩白彩、青掇白掇......真是“青订白订,好是是!无搭无兑,鬼拍着!”
3.《现在进行时》
汕尾话中的现在进行时:日常说话的时候,如果想表示一种状态或一个动作的持续,一般会在那个词后面加一个尾音:“拧”。参考英语中现在进行时的写法,可以在后面加“ing”以作标识。举例:册ing(生气中)、卤ing(讨厌中)、企ing(站着)、哈ing(喜欢中)。
4.《反复进行时》
汕尾话中的反复进行时:如果表示一个动作或状态不断地重复,可以在词语前面加上“咧去”这个副词。举例:咧去踏(不停地踩)、咧去哭(不停地哭)、咧去升(不停地升)、咧去咬(不停地咬)……注:以上这些扯淡话,纯属我个人无聊之言,看看就算了,别当真,不然就误人子弟了,呵呵……
5.《人体各部位的汕尾读法》
你了解你的身体吗?你知道人体的各个部位用汕尾话怎么读吗?特画图鉴一张:《人体各部位的汕尾读法》,仅供参考。头壳神、鼻宁敬、嘴后斗、庵铜啊、庵丝筋、手尾齐、手后跷、虾姑头、卡仓呸、下肚头、卡头有、卡肠肚、卡后嗲、卡目、手目、卡挖、阁浪下。。。。。。
6.《汕尾神兽》
7.《头壳神》
“额头”在汕尾话里叫做“头壳神”,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因为…………“举头三尺有神明”……
8.《给汕尾土话配对》
这不是对对子,因为对对子要注意平仄对应。以下词语的配对只是从字义上考虑。重义不重律,纯属娱乐,欢迎补充。(1)“拍铁对坐铜”(2)“抡公钉对酷仔锤”(3)“煮壳龟对流鼻螺”(4)“进金对退土”(5)“盐町头对沙坝尾”(6)“糖鸡对盐蛇”(7)“油狗对面猴”(8)“蛇咬蛤对虎骑牛”(9)“狗尾蛇对狮头乖”(10)“白鸽目对乌鸦嘴”(11)“咸蚌对甜螺”(12)“沙咩对土虱”(13)“坟头猪对兑尾狗”(14)“入厝对出山”(15)“蛤古对虱母”(16)“鸟来对鸡归”
9.《卡头有》
“膝盖“在汕尾话中叫做卡头有,知道为什么吗?因为男儿膝下有黄金。哈哈,这是我乱说的。
10《注土音》
小时候,刚刚学英语时,用过汕尾话给英语单词注过土音,你们是不是也试过这样?哈……
11.《丝衫懦》
在汕尾话中,当一个人催另外一个人动作快点时,会用“丝衫懦”这个词,意思是“赶快”。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四、三、二……”意思是说没时间了,在倒数吗?有人知道吗?
12.《几则无情对》
无情对,对联的一种,但只考虑音律、字词相对,意义却是风马牛不相及,往往一庄一谐。谐的部分我尝试用汕尾话入联,但是很难,勉强凑了几首。
(1)暖日兰花千道绿,凉丸草果九毛糕。
(2)屋前青菜三四亩,城内赤花十八乡。(注:城内、赤花均为汕尾地方名,旧汕尾城区由十八个乡组成。)
(3)避风黑山寨,遮浪红海湾。(遮浪、红海湾为汕尾地名。)
(4)埔边路口有人落没?榜上鳌头能者居之。(平时坐汽车回汕尾,经过埔边,乘务员总会问乘客“埔边路口有人落没?”)
(5)风吹马鬃乱,手打牛肉圆。
(6)塞外青冢黄土厚,埔边赤坑白沙浮。(注:埔边、赤坑、白沙浮,均为汕尾市内地名。)
13.《大叹》
“过了年大叹”:“唉……唉……”;
“过了年小叹”:“唉……”
--------------------------------
●账号名:汕尾集体回忆
●ry
●联系我:请直接在对话框发送文字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kelanga.com/mgly/8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