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初期图片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813045.html当地时间11月30日,由法国政府承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在巴黎拉开帷幕。
说到气候变暖这个问题,你还记得咱们学过的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吗?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生,在这本当年让你或痛苦或自豪的书里有一章节专门提到这个问题哦~翻到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51页讲到,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已经给全球及我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了重要影响……
对于这个危及全人类的灾害,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这几年也一直在付出努力。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致辞中呼吁各国为了当代和后世子孙的福祉,选择一条妥协和共识的路径,以共同建立一个持久的、拥有所有国家都同意遵守的、明确规则的全球气候制度。今年巴黎峰会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将全球暖化上限定在2摄氏度。这个“2℃”是如何成为各国默认的不可逾越的红线呢?请看解读↓↓↓
一、“2℃”分界线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气候政策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2℃”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线。这里所说的2℃,是指温度升到高于工业化前的地球平均表面温度2摄氏度。
为什么全球气温的上升空间最多只允许到2℃呢?
有专家对全球气温上升“2℃”和“4℃”时的情况做了对比预测分析,全球水资源正在承受人口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现在的人口预测是到年突破90亿。如果能在本世纪内将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主要是沿海地区和小岛国会因海平面上升而出现人口迁徙,那么还有一定余地进行错峰调节;但在升温4摄氏度的预测中,人口峰值与变暖峰值将出现重叠,将会使水资源使用不堪重负。
因此,虽然“2℃”作为气候政策的红线有诸多争议,而且这个数字显得简单粗暴,但的确是一个值得参考的基准。从地球历史上来看,2℃的气候变化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对于人类文明而言,这样的变化可能造成很多毁灭性的后果,因此,这个数字的确是一个值得参考的基准。
二、全球气温上升2℃究竟是怎么样的体验呢?
雾霾加重:“天上飘来五个字”
今年11月8日,家里暖气刚热没几天的沈阳人民迎来PM2.5浓度爆表。城区被灰白色的烟霾笼罩,能见度不足百米。有市民上传这张“天上飘来五个字——东王饺子王”神照,被网友们疯传调侃之余,却多了几分心塞。
这个现象其实在这几年来屡见不鲜,那么雾霾和全球变暖有什么关系呢?有小伙伴说雾霾和全球变暖其实是一件事的,有的说雾霾是因变暖而起的,也有说这明明是两码事,因为雾霾归根结底还是污染物排放量过高导致的。
实际上,大气污染的确是“主凶”,而全球变暖却是逃不掉关系的“帮凶”。有气象专家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暖冬使得冷空气活动减弱,导致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静稳天气增加,从而提升了雾霾发生的频率。
未来如果全球气温上升2℃,小伙伴们如何在雾霾里求生存,会成为十分严峻的问题。
极端天气加剧:“多次入冬失败的痛”
马頔的《南山南》唱遍今年的大街小巷,“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这在往年是很正常的现象,今年却全然相反。
有网友吐槽,以前老听说全球气候变暖,还以为会是很久之后的事,没想到现在已经连冬天都快没得过了。南方小伙伴早都备好毛裤准备入冬,然而11月下旬的广东,最高气温连续4天突破30℃,广东人民体会到多次准备入冬却以失败告终的痛,甚至被调侃冬季小心中暑;而北方亲们却在原本温度适宜的11月迎来了近几年的最低温,受到寒风和暴雪的连环冲击。这南北对比极鲜明的极端天气,与全球变暖带来的强厄尔尼诺脱不了关系。
如果全球气温上升2℃,那么南方小伙伴想感受冬天的话,或许只能去北方度假了。
粮食短缺危机:“21世纪南北问题”
“本世纪末,如果地球平均气温比现在上升2℃,大米、小麦和玉米三大粮食的生产将会遭受沉重打击。”联合国今年公布了气候变化对粮食影响的报告,内容极具冲击力。这意味着,现在出生的婴儿在其成为老人时,地球可能将发生大规模饥荒,甚至爆发争夺粮食的战争。
不过,世界上也有不少农民、企业和政府欢迎气候变暖。对加拿大、俄罗斯和美国的农民来说,气候变暖实际上是可喜可贺的事。加拿大农民因为可以种植冬小麦和玉米,单位面积所得收入至少可增加50%以上。美国中部如实现种植两季玉米,农民收入也会增长。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国家因全球变暖而在不久的将来面临粮食问题。其代表是孟加拉国和印度。两国都以大米为主食,目前国内产量勉强够庞大人口食用。尤其是孟加拉国,国土几乎都在海拔12米以下,海岸地区的大米产地很多都是零海拔地带。如果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那么沿岸地区水田将相继被海水吞没,剩余农地也将深受盐害。该国大米生产无疑会大幅减少。
对中国的影响也不明朗。自古有言,“江浙熟,天下足”。然而,长江下游的粮仓地带因海平面上升而遭遇盐害,还有洪水频发等不安因素。此外,中东因气候变暖引发的粮食危机,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政治不稳定。
一方是因气候变暖而偷着乐的加拿大、美国和俄罗斯等北方国家,另一方是因气候变暖而哭泣的印度、孟加拉国和埃及等国家,全球气候变暖正通过粮食和农业引发新的“21世纪南北问题”。气候变暖已不是将来的问题,而是眼前的危机。
人类健康隐患:“气象病”肆虐
随着全球变暖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入侵,有一种新型疾病逐渐让人们熟知——气象病。
全球变暖改变了生态系统,影响疾病的分布和发病。如蚊子的季节和地理分布会发生变化,一些热带疾病将会蔓延;寄生物病和病毒性疾病如痢疾、血吸虫病在有些地方出现,这些疾病的传播将威胁世界一半以上人口的健康。
气温上升会加快大气中化学污染物之间的光化学反应速度,造成光化氧化剂的增加,并能诱发一些疾病,如急性上呼吸道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等。气候变暖致使紫外线辐射增强并由此会引发一些疾病。如白内障、雪盲、皮肤病等疾病。同时,全球变暖还可能使水质恶化或引起洪水泛滥进而引起一些疾病,如腹泻、霍乱和痢疾等疾病的传播。高温还会使臭氧和空气中其它污染物的水平上升,加剧了心血管等疾病的发作。
全球变暖:繁衍后代的幕后黑手
很多人提起怀不上宝宝这件事情,总觉得心怀愧疚,但是其实研究发现,越来越不正常的全球气候变化,也有可能是影响人类繁衍的幕后黑手。有专家证实,日渐变暖的全球气候正在悄悄地杀死男性精子的活性。
虽然男性精子质量尚未下降到骇人的地步,但专家指出:“现在的年轻人精子数目偏低却是不争的事实。”
由于睾丸中的生精细胞对温度非常敏感,温度过高会损害睾丸的生精功能,带来精子数目的下跌,全球变暖确实是大范围影响男性精子数量的一个外在客观因素。
结语:不知道看完这“啰嗦”的长篇大论,小伙伴们有没有对“2℃”这个偏抽象的数字所带来的危害,有更多的实际感受呢?其中很多目前都只是科学家们的保守估计,说不定还有许多别的潜在危害,因此我们也不能抱有“不到2℃就还安全”的侥幸心理,还是应该更努力地认识目前气候问题的严峻性,从自身做起,积极应对,共同保卫我们的家园。
来源:综合自新华网、果壳网、参考消息、广州日报、百度学术等整理
作者:蔡海若
本期编辑:王晶晶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kelanga.com/mgly/4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