屎壳郎

河南常见天牛野外识别图鉴上


白癜风信息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1202/4528253.html
前言:

天牛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类昆虫,它们披坚执锐,形态各异,主要危害木本植物,如松、核桃、柑橘、茶等,少数也危害建筑、房屋和家具等,是农林业生产、作物和建筑木材方面的主要害虫。尽管天牛的幼虫期长达几个月甚至是几年,但部分种类的天牛成虫发生季节十分短暂,且种群数量极其稀少,甚至某些种类的原生境在3至5年间的开发过程中遭到严重破坏乃至于面临绝灭,因而天牛也是生命组成中脆弱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天牛的配色、体态与自然完美融为一体,起到了极好的拟态效果,所以天牛更是一类优雅的观赏性昆虫。

乔氏義虎天牛(HuangChen,)天牛的幼虫(图源:百度)部分种类天牛栖息的环境天牛的主要天敌:花绒穴甲(霍庆波摄;白兴龙鉴定)、弯胫大粉甲出洞失败后被蚁亚科(林瑞渠鉴定)某一物种吃掉的白条天牛

总的来说,我国天牛种类繁多,但部分类群鉴定难度颇大(锯天牛亚科、花天牛亚科、草天牛族、虎天族等)。本文特别甄选了部分常见的天牛种类,分为上、中、下三个板块来写,以此分享作者近5年来在河南地区记录到的天牛。

天牛科Cerambycidae天牛亚科Cerambycinae1、颈天牛属AromiaAudinet-Serville,桃红颈天牛Aromiabungii

该种在河南地区2年发生1代,其成虫可在6~8月观察到,雌雄交配的盛期为每年的7月份,主要寄主为桃树、紫叶李等,一般活跃于荫蔽性较强的桃林中,偶尔也可在榆树的树顶看到集群取食流质汁液的个体。该种天牛有红胸与黑胸两种色型,红胸个体前胸背板红色,黑胸个体则虫体全部黑色,河南地区广布的为红胸型。

桃红颈天牛生态照桃红颈天牛标本背面观,红胸和黑胸型(黄剑斌摄)2、肿角天牛属NeocerambyxThomson,

该属在我国已知4种,河南地区已知1种。

栗肿角天牛Neocerambyxraddei

该种3年发生1代,常见于6至9月,该种天牛夜间较为活跃,常被强烈的灯光吸引而来,主要寄主为蒙古栎等。

栗肿角天牛生态照(蒋纯提供)栗肿角天牛(♀)标本背面观(杨逍然摄)3、刺角天牛属TrirachysHope,刺角天牛Trirachysorientalis

该种在河南地区1年或者2年发生1代,4~7月均能观察到成虫,雌雄交配的盛期为每年的5月,主要寄主为柳树、榆树等。

刺角天牛生态照刺角天牛(♀)标本背面观(杨逍然摄)沟胫天牛亚科Lamiinae4、星天牛属AnoplophoraHope,

河南地区已知6种,本文记录4种。

华星天牛Anoplophorachinensis

该种河南地区1年发生一代,5月中下旬可观察到少数羽化出洞活动的成虫,雌雄交配盛期为每年的6~8月。9、10月仍可见到少量成虫,主要寄主为榆树、柳树、柑橘、苹果等,其中以柳树为寄主的个体常飞至榆树、朴树、悬铃木树上取食新鲜韧皮部补充营养,数量较光肩星天牛少。

华星天牛生态照华星天牛(♀)标本背面观(杨逍然摄)十星星天牛Anoplophoradecemmaculata

该种雄性正模采于湖北广济,雄性副模采于湖南衡山,我们在河南的北部地区也有记录到(年8月,郜捷记录)。成虫常可在每年的7至8月被观察到,寄主不详。

十星星天牛(郜捷摄)十星星天牛绘图(蒲富基,)和标本(♀)背面观(杨逍然摄)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

该种在河南地区1年发生一代,5月中下旬可观察到部分羽化出洞活动的成虫,雌雄交配盛期为每年的6~8月,10月仍可见到少量成虫,该种的部分个体(尤以雌性为主)鞘翅的斑纹呈现明显的黄白色,主要寄主为榆树、柳树等,发生期数量极多,为河南地区最常见的天牛种类之一。

光肩星天牛生态照光肩星天牛(♀)标本背面观(杨逍然摄)楝星天牛指名亚种Anoplophorahorsfieldihorsfieldi

该种在河南地区2年发生1代,常见于6月下旬,最晚可在8月下旬甚至是9月观察到成虫,我们在郑州西边的公园里有记录到稳定的种群,与之混合发生的还有皱胸粒肩天牛Aprionarugicollis及黄星天牛Psacotheahilaris,主要寄主为朴树、楝树等。

讨论:大林延夫教授()将楝星天牛分为三个亚种,其中2个亚种在我国有分布,大陆广布的为指名亚种A.h.horsfieldi,而台湾亚种A.h.taiwanensis分布于我国台湾地区。

楝星天牛指名亚种生态照楝星天牛指名亚种(♀)标本背面观(乔伟鹏摄)5、粒肩天牛属AprionaChevrolat,

该属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华南等地区,河南地区已记录2种。

皱胸粒肩天牛Aprionarugicollis

该种在河南地区2年发生1代,6月中旬可观察到较多羽化出洞活动的成虫,雌雄交配盛期为每年的7月。该种天牛成虫的主要寄主为无花果、杨树等,但其中以杨树为寄主的个体常飞至构树上取食新鲜韧皮部补充营养。

皱胸粒肩天牛(图源:google)皱胸粒肩天牛标本背面观(杨逍然摄)锈色粒肩天牛指名亚种Aprionaswainsoniswainsoni

该种2年发生1代,常见于6月上旬,最晚可在8月下旬甚至是9月观察到成虫;该种天牛夜间较为活跃,易发现,而白天常躲藏于槐树叶片茂密的下层枝干上。标本采于郑州中牟贾鲁河附近,常与家茸天牛、中华裸角天牛混合发生,主要寄主为国槐、柳树等。

锈色粒肩天牛指名亚种生态照锈色粒肩天牛指名亚种标本背面观6、白条天牛属BatoceraDejean,

该属在我国大陆地区已知8种(麻栎白条天牛可能为早期的错误鉴定),河南地区已知3种。

中国白条天牛属一览(引自姚一韦:——探密白条天牛属)云斑白条天牛Batoceralineolata

该种在河南地区1至2年发生一代,成虫每年的4月出洞开始活跃,5月为交配盛期,直到6月上旬仍可观察到少量成虫,主要寄主为白蜡树、榆树、梨树等,在发生期数量极多,该种天牛的斑型也有呈现红色的个体,为中国主要林木害虫之一。

云斑白条天牛生态照云斑白条天牛(♂)标本背面观(杨逍然摄)多斑白条天牛Batocerahorsfieldi

该种与云斑白条天牛外形十分接近,其主要区分方法因不同产地的种群间具过渡、变异而变得难以拿捏,但我们观察到其发生期比云斑白条天牛晚,且雌雄两性皆体型较大,种内体型差异较小,二者的主要寄主也有些许差异。

多斑白条天牛生态照(左♂,右♀)多斑白条天牛(♂)标本背面观(霍庆波摄)橙斑白条天牛Batoceradavidis

该种在河南地区已知分布于信阳及南阳,为省内较少见的大型天牛,主要以触角第三节血红色,其后各节均为棕红色,明显区分于云斑白条天牛及多斑白条天牛。该种天牛2至3年发生一代,主要寄主为油桐、苹果等,台湾地区也叫大卫大天牛或大白条天牛。

橙斑白条天牛(七记摄)橙斑白条天牛标本背面观(姚一韦摄)7、粒翅天牛属LamiomimusKolbe,双带粒翅天牛Lamiomimusgottschei

该种成虫活跃于5~7月,雌雄交配盛季为每年的6月,该种为低海拔山区的常见种类,夜间尤为活跃,常被强烈的灯光吸引而来,主要寄主为柳树等。

双带粒翅天牛生态照(蒋纯/刘昊祎摄)双带粒翅天牛标本背面观(王紫兆采)8、黄星天牛属PsacotheaGahan,黄星天牛指名亚种Psacotheahilarishilaris

该种在河南地区1年发生1代,5~10月均能观察到成虫,主要寄主为无花果、榆树等。该种天牛的成虫常栖于无花果树的树洞附近,偶尔也能在无花果树的叶片背面观察到其身影。成虫主要取食无花果树新鲜韧皮部,常可见到与皱胸粒肩天牛Aprionarugicollis混合发生,数量较后者少。

黄星天牛指名亚种生态照黄星天牛指名亚种(♀)标本背面观(杨逍然摄)9、楔天牛属SaperdaFabricius,山杨楔天牛Saperdacarcharias

主要寄主为白杨或者山杨。河南地区常见于5~7月,常被强烈的灯光吸引而来,数量较少。

山杨楔天牛生态照(图源:Google)山杨楔天牛(郭晖采)标本背面观锯天牛亚科Prioninae10、裸角天牛属AegosomaAudinet-Serville,中华裸角天牛指名亚种Aegosomasinicumsinicum

该种在河南地区2年发生1代,最早可在五月中下旬观察到少量成虫,雌雄交配的盛期为每年的6月下旬至7月份。该种天牛昼伏夜出,白天常躲在柳树的树洞里,成虫不取食,主要任务就是交配,寄主为柳树、杨树、槐树、榆树等,在河南地区的柳树与杨树上常与刺角天牛Trirachysorientalis混生。

中华裸角天牛指名亚种(♂)生态照(霍庆波摄)中华裸角天牛指名亚种(♂)标本背/腹面观(常亚文采,霍庆波摄)中华裸角天牛指名亚种(♀)标本背面观(杨逍然摄)11、土天牛属DorysthenesVigors,大牙土天牛Dorysthenesparadoxus

该种常见于低海拔山区,河南地区一年发生一代,7月中旬开始羽化为成虫,羽化后仍留于土中,7到8月的大雨后多数成虫出土进行交尾产卵,一般情况下过程仅需几小时,成虫出土后寿命仅有1~3天。幼虫主要危害细叶结缕草、狗牙根、野牛草等草坪地下根茎,也有危害柳树、水杉等林木的报导。

大牙土天牛的生境及雨后在路上被发现的尸骸大牙土天牛(♂)标本背面观参考文献:Huang,G.Q.,Chen,L..().ArevisionofthegenusYoshiakioclytusNiisato,(Coleoptera:Cerambycidae:Cerambycinae:Anaglyptini).Zootaxa,(3):.Ohbayashi,Nobuo.().ANewSubspeciesofAnoplophorahorsfieldii(Hope,)(Coleoptera:Cerambycidae:Lamiinae).JapaneseJournalofSystematicEntomology,24(1):39-42.华立中.().中国天牛新纪录——锐柄肿角天牛(鞘翅目).武夷科学,(1):-.林美英.().常见天牛野外识别手册.重庆大学出版社.蒲富基.().沟胫天牛亚科五新种及中国新纪录种(鞘翅目:天牛科).昆虫学报,42(1):78-85.——————未完待续——————作者联系方式:微博LD:秦岭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kelanga.com/mggs/526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