屎壳郎

首都达卡奇遇记三轮车上的孟加拉


和四川国旅吴总相约一起赴孟加拉国考察摄影旅游及会展资源终于成行。

年12月第一天的清晨,从南京启程,经昆明转机,紧紧凑凑,在当地时间的下午抵达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全程飞行了六小时,从冬天来到了夏天。由于孟加拉国的旅游资源匮乏,加之国家的发展相对落后,所以来这里旅游的人非常少,在国内几乎看不见到孟国的旅游线路,仅几家经营摄影旅游的俱乐部在孟加拉朝圣节会安排摄影团组赴孟拍摄生动有趣的人文照片。

达卡机场,等待落地签的各国人

以前,到孟加拉办签证的手续比较复杂,现在已经很方便了,只要携带提前准备好的有效邀请函,在填写好入境卡之后,交上51美金,即可顺利获得停留一个月的落地签证。不过要做好心理准备,孟加拉办理落地签证的窗口效率很低,对入境卡的填写审核十分严格,每一项信息都要认真的录入到电脑系统里,我从落地到获得签证,再到出机场,花了整整两小时。

孟加拉国的落地签证

出关时遭到了海关人员的刁难,坚决不允许一人携带两台相机入境,非要让我们去补交税金,简直是赤裸裸的敲诈。幸亏我们的邀请方比较有实力,找到了机场相关负责人才解决了问题。出了机场,来接我们的王少博先生告诉我在孟国遇到问题的处理办法,只要嘴巴甜一点,多叫几声兄弟、朋友,基本都能得到解决,毕竟中孟两国关系近期还是在升温阶段。还别说,这一小窍门儿确实奏效,后面的几天我屡试不爽。

来到孟加拉

出了达卡机场,即是繁忙的街头

孟加拉国地处南亚,几乎全民信奉伊斯兰教,和尼泊尔印度等国信仰的印度教宗完全不同。查看了孟加拉的简史,孟国在几百年前是英国殖民印度的一个省,年,英国结束了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后,实行印巴分治政策,孟加拉归属巴基斯坦,作为巴国的一个省,也是唯一与主版图分离的一块飞地,中间间隔着印度,被称为东巴基斯坦,其实两地的语言是完全不相同。这样的状态并没有持续太久,不甘于被西巴控制的东巴人民在经过了独立战争后,终于在年实现了真正的独立,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家,取名孟加拉国。

三轮车是达卡交通的主力军

孟加拉不愧是亚洲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从达卡机场出来,漫天灰霾,交通无序,道路坑洼,三轮车,突突车和破旧的轿车公交车交织一片,没有红绿灯,乱像重重,整个城市无时不刻不在堵车,街上行人也是穿梭不断,仿佛置身另一片世界。

三岔路口,南来北往的三轮车在没有任何交通管制的情况下完全乱套,动弹不得,然后还有很多车辆依然在拼命地往里挤。

毫不客气的说,孟加拉是我行走世界四十国中感觉比较糟糕的国家。没有计划生育,导致了现在近两亿的人口分布在仅十四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最夸张的首都达卡,仅一千五百多平方公里的面积跟我们一个区差不多大小,人口却有一千六百万之多。

俯瞰达卡城市一瞥,密密麻麻的城市

在达卡,基本走到哪里都是人山人海,车流浩荡,光是三轮车,就有近百万辆,五颜六色的三轮车绝对是城市一大特色,体会了一下,简直就是夹缝中求生啊,娴熟的车夫带着我在车流中灵活地穿来行去,而我在没有靠背的后坐被甩来抛去,毫无安全感觉,关键把腰还给扭了,那感觉真是酸爽。

速度与激情每时每刻都在达卡上演,堵车的崩溃,喇叭的刺耳,街道的混杂,空气的刺鼻,尘土的飞扬,让我感觉整个城市就像要爆炸了一样。达卡人确是习以为常。

这应该是一位小店铺的老板,批发了一批许多日用品,车后挂一批,自己抱一捆。在拥堵中丝毫也不感到急躁。

这位车夫显得有点不耐烦,一面用木棍子敲打车身,一边大喊大叫来疏导交通,这样的场景在高峰期亦是很常见

达卡分为老城和新城,老城基本是百年左右的老房屋,低矮破旧,密密麻麻,在纵横八达,人山人海的的巷陌中走路很容易被各种车碰到,得时刻保持警惕,而且这里没有交通信号装置,所有车辆交织在一起就完全乱套,经常是动弹不得,交警和一些不耐烦的车夫们不得不用木棍敲打车身来疏导交通。在老城呆了半天,还去了热闹非凡的菜市,一种快要窒息的蒙圈。

达卡老城里一家很有名的手抓鸡肉饭店

行走世界,似乎所有口味我都能接受

入乡随俗,孟加拉抓饭,这样的吃饭方式我早在尼泊尔就已经练习的炉火纯青

这也是一桌传统的孟加拉餐,炸鱼,咖喱鱼,果腹没啥问题,只是有些油腻

达卡新城发展迅速,购物中心,国际酒店,商务楼宇,高层住宅等陆续崛起,颇具现代。达卡没有太明显的贫富区的分界,有时在一栋高楼大厦的背后或是一街道之隔,就是贫民窟,亦能感到这里贫富差距之大。可谓是一条马路,两重天地。

达卡新城一瞥,车水马龙

达卡最大的商场门口,中国华为的标志赫然醒目。

商场内部,冷气十足,现代敞亮,货品丰富,与发达国家似基本没有区别

在达卡的很多商场里能买到不少诸如POLO、TOMMY等品牌的服装,这些服装都是在孟加拉国代工的基本款,可能由于检验不合格等问题被淘汰,而后厂家把它们送到商场来销售,价格10-20美金不等,很便宜,这才是真正的“外单货”。因为孟加拉的人口超负荷导致用工成本底下,所以在达卡的周围有着五千多座各品牌的制衣厂,看似这是解决了部分人口就业,实际服装的化学染料造成了不小的污染。

正在挑选纱丽的孟加拉女子在达卡,我去了两趟贫民区,一个是在机场附近,三轮车夫所居住的棚户区,另一个是在新城中心的铁路贫民棚户区,生活(其实用生存来描述更为恰当)环境十分恶劣,以水生火热来形容绝不为过,有的一大家人挤在仅十平米的平房中。

三轮车夫们住的贫民窟,车夫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在一起娱乐

三轮车夫们住的贫民窟就在达卡机场附近,每天看见无数的飞机从头顶飞过,已经习以为常,或许他们这一辈子都坐不了一次飞机。

车夫归来

用最古老的方式抽取地下水。孟加拉的水源中砷元素超标,所以外国人来到这里基本都会饮用矿泉水。

虽然人们贫困落后,但对外人却非常热情,他们见我背着相机,很是新奇,不但不拒绝镜头,反倒纷纷要求我给他们拍照,还会摆出各种表情。几乎所有人都是如此,拍了许多,从未出现过要钱,要东西的现象,确实淳朴,从他们清澈的眼神中很容易能看见他们纯净的内心,这在南亚已经不多见了,让我想到了很多年前第一次造访尼泊尔时的景象。

贫民窟里的孩子,清澈的眼神,不敢想象他们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这又是另一片贫民窟,在市中心的铁道两旁。之前的那个贫民窟,是三轮车夫的聚集区,而这一片完全是无业游民的聚集地带,整体的环境要比前面差很多。

这里的房子根本称不上房子,最多只是有了一块遮风挡雨的地方,真是水生火热的生活,随处可以抛洒污物,毫不夸张,我看见了有的年轻人在光天化日下直接用针管注射毒品。很多摄影家会来这里拍摄记录他们的生活,我却想以最快的速度走完,人间地狱般的生活状态让我心如针扎,久久不能平静,在这里的生活的年轻人、孩子还会有未来吗?

相信国家今后的发展慢慢会让他们对生活状况得到一些改变。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孟加拉,他将孟加拉定义为我国战略合作国,这是他首次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提出的,他也表示会让更多的中国企业来这里办厂投资,产能转移。相信这对孟加拉会是很大利好。

分享一组在孟加拉几日所拍摄的各种胡子。因为孟加拉男人喜欢蓄留各种胡须,亦喜欢用天然植物,诸如海娜花等奖自己的胡子染成红色、橙色、黄色。这也算是孟加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吧。

下一篇:

火车顶上的孟加拉

赖炜∣旅行摄影经营分享

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资深旅行策划

环球旅行者

已行走世界五十国

                赖炜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kelanga.com/mggs/4168.html


当前时间: